学术报告:从精英驱动到社区主导的土地管理公共产品供给治理机制研究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Tomáš Ratinger(捷克科学院技术中心)、Klára Čamská(捷克自然保护协会)、Jaroslav Pražan(捷克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Miroslava Bavorová(捷克生命科学大学热带农业科学学院)和Iva Vančurová(捷克科学院技术中心)合作完成,发表于2021年的期刊《Land Use Policy》(第107卷,文章编号104560)。
研究背景与目标
本研究属于环境政策与资源治理领域,聚焦农业和林业中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及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 ES)的供给机制。捷克共和国近年涌现出多个非政府组织(NGOs)主导的倡议,旨在通过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然而,这些“精英驱动”的倡议常因缺乏社区参与、产权冲突和资金不稳定而陷入困境。研究旨在通过四个案例,分析从精英驱动转向社区主导治理机制(community-based governance)的可行性,并提出政策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选取了捷克四个典型案例,覆盖不同生态与社会经济背景:
1. 案例1(CS1):Josefov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2. 案例2(CS2):Šluknov地区水资源保持(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
3. 案例3(CS3):Ještěd半自然森林恢复(抵抗云杉 monoculture 的生态脆弱性);
4. 案例4(CS4):Ralsko国家地质公园(森林游憩服务开发)。
研究流程分六步:
1. 需求分析: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评估公共产品(ESBOs)的本地与全球需求。例如,CS4采用享乐定价法(hedonic pricing)量化居民对森林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
2. 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五类参与者(个人、企业、NGOs、公共机构、合作伙伴),并映射其角色(供给者、协调者、资助者等)。
3. 现行治理机制评估:基于Ostrom(1990)的“公共资源治理八项设计原则”,分析各案例内部治理的合规性(如边界清晰性、规则适配性、冲突解决机制等)。
4. 改进方案设计:提出两种路径——(i)向社区集体行动转型;(ii)优化资金机制(如通过欧盟农村发展计划“Leader”获取制度性资助)。
5. 可行性验证:通过模糊认知映射(fuzzy cognitive mapping)和参与者研讨会,评估社区集体行动的社会经济条件(如信任水平、利益分配公平性)。
6. 政策建议:提出设立专项基金支持NGOs协调管理的政策框架。
主要结果
1. 精英驱动倡议的局限性:CS1、CS3和CS4的NGOs因缺乏社区参与引发产权冲突(如CS1中农民对湿地保护区的抵触),且资金依赖短期捐赠或项目拨款(如CS3的森林修复因资金短缺被迫出售木材)。
2. 社区集体行动的潜力:CS2通过地方行动小组(Local Action Group, LAG)协调水资源管理,因其嵌套式治理结构(nested tiers)更符合Ostrom原则,冲突较少。
3. 转型障碍:历史遗留问题(如CS4地区的人口迁移导致社会信任薄弱)和精英对权力共享的抗拒(如CS4地质公园基金会未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决策)阻碍了社区化进程。
4. 需求与资金错配:ESBOs的全球价值(如生物多样性)与本地需求(如水资源)脱节,导致公共资助不足。
结论与价值
研究表明,社区集体行动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减少冲突,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明确共同利益(如CS2的水资源危机共识);
- 建立分权治理结构(如LAG的多层级协调);
- 政策支持制度性资金(类似Leader但更聚焦)。
科学价值在于验证了Ostrom理论在中欧转型经济体(transition economies)的适用性,实践价值则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改革提供了基层治理的创新范式。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结合定性(案例深描)与定量方法(享乐定价法),首次在捷克评估ESBOs的经济价值。
2. 理论贡献:提出“精英-社区”连续治理谱系(governance continuum),补充了Ostrom的集体行动理论。
3. 政策意义:呼吁设立“小而专”的公共产品基金,填补CAP在NGO支持中的空白。
其他有价值内容
研究揭示了后社会主义国家(post-socialist contexts)中“伪公共资源治理”(pseudo-commons)的普遍性——形式上模仿西方制度但缺乏实质参与,这一发现对东欧环境政策设计具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