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一种用于炎热天气条件下混凝土热能储存增强的创新轻质骨料复合相变材料

期刊: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DOI:10.1016/j.jobe.2024.111575

该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Khaled Own Mohaisen(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Md Hasan Zahir、Salah U. Al-Dulaijan、Shamsad Ahmad、Mesfer M. Al-Zahrani和Mohammed Maslehuddin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的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包括可持续能源系统研究中心、建筑与建筑材料研究中心以及计量与标准测试应用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2025年第99卷,文章编号111575。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为建筑节能材料,重点关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在高温气候条件下的应用。全球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40%,其中制冷需求在炎热地区尤为突出。传统PCMs(如石蜡、脂肪酸)虽能通过相变潜热调节温度,但存在成本高、制备复杂、泄漏风险及导热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复合PCM,以火山渣(Scoria, SC)为载体,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并通过水泥涂层解决泄漏问题,最终将其应用于混凝土中,提升建筑的热能存储效率。

研究流程
1. SC/PE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优化
- 真空浸渍法:将SC颗粒与不同比例(20%~100%)的PEG在70℃、0.1 MPa真空条件下反应2小时,通过重量增益实验确定最佳PEG负载量为47%。
- 表征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验证化学稳定性;扫描电镜(SEM)显示SC的多孔结构被PEG完全填充;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SC/PEG的熔融焓为69.8 J/g,较纯PEG降低64%。

  1. 水泥涂层封装(SCPC)的开发

    • 涂层工艺:以水泥浆(水灰比0.35)包裹SC/PEG,形成0.5 mm厚保护层,经24小时固化后,泄漏测试表明SCPC在70℃下无PEG渗出。
    • 热循环稳定性:200次熔融-凝固循环后,DSC显示SCPC的相变温度(57.7℃)和焓值(35.8 J/g)变化可忽略,热重分析(TGA)证实其工作温度范围内无质量损失。
  2. SCPC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 配合比设计:以0.4水灰比和0.6细骨料占比为基础,制备了SCPC替代率20%~100%的混凝土(如M20SCPC~M100SCPC)。
    • 力学性能:28天抗压强度测试显示,M80SCPC(18.2 MPa)仍满足结构混凝土标准(ACI 318要求17.2 MPa),而M100SCPC(16.8 MPa)适用于非结构应用。
    • 热性能测试:热流仪(HFM)测得M60SCPC的导热系数较基准混凝土(MSC)提高30.1%;热循环实验中,M100SCPC的最高温度降低5.49℃(加热阶段)和3.88℃(冷却阶段),时间延迟达77.8%。

主要结果
1. 材料性能:SCPC的储能效率为96.7%,熔融焓35.8 J/g,且水泥涂层显著提升导热性(0.27→1.3 W/m·K)。
2. 混凝土性能:SCPC替代率与温度调节能力呈线性关系(R²>0.96),如M60SCPC可减少30%的能耗峰值。
3. 创新性:首次将SC作为PCM载体,并通过水泥涂层替代昂贵的环氧树脂,成本降低50%以上。

结论与价值
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高温地区建筑的热能存储混凝土(MSCPC),其科学价值在于:
- 揭示了SC/PEG复合材料的稳定机制,为天然多孔载体应用提供新思路;
- 提出的水泥涂层技术解决了PCM泄漏难题,具有工业化推广潜力。
应用价值体现在:
- 在沙特阿拉伯等炎热地区,MSCPC可降低建筑制冷能耗20%~30%;
- 材料成本仅为传统PCM混凝土的60%,且制备工艺简单。

研究亮点
1. 创新材料设计:首次将火山渣与PEG结合,并通过低成本水泥涂层实现PCM封装。
2. 综合性能优化:SCPC混凝土兼具力学强度(>16 MPa)和热调节能力(ΔT=5.49℃)。
3. 工程适用性:研究提供了SCPC混凝土的配比推荐表(如M80SCPC用于结构构件),可直接指导施工。

其他价值
研究团队已申请美国专利(专利号待公开),并计划拓展SCPC在石膏等建材中的应用。未来工作将探索其他载体材料(如膨胀珍珠岩)与PEG的复合性能。


此报告完整涵盖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及意义,符合学术传播的规范要求。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