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铀(VI)和镎(VI)与过氧化氢在碳酸盐介质中的络合反应研究

期刊:Israel Journal of Chemistry

类型a:这篇文档报告了一项原创研究,因此属于类型a。


主要作者与机构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Mary E. Thompson、Kenneth L. Nash和James C. Sullivan,他们来自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学部。该研究于1984年提交,并在《Israel Journal of Chemistry》1985年第25卷上发表。


学术背景
这项研究属于无机化学和核化学领域,特别是关于锕系元素(actinides)与过氧化氢(H₂O₂)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行为。锕系元素(如铀U、镎Np和钚Pu)在核能和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化学性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稳定性。此前的研究表明,在酸性介质中,H₂O₂可以还原六价锕系离子(An(VI)),并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然而,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缓冲体系中,这些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H₂O₂与六价铀(U(VI))和六价镎(Np(VI))在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介质中的络合反应特性。具体目标包括确定络合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动力学参数以及可能的反应机制。此外,研究还关注了这些反应在不同pH条件下的表现,为理解锕系元素在近中性环境中的化学行为提供了重要数据。


研究流程
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与标准化
    研究首先制备了H₂O₂、U(VI)和Np(VI)的标准储备溶液。碳酸钠(Na₂CO₃)和碳酸氢钠(NaHCO₃)溶液分别被配制成1.00 M和0.200 M的浓度。实验中使用的三碳酸铀酰(triscarbonatouranium(VI))和三碳酸镎酰(triscarbonatoneptunium(VI))通过向Na₂CO₃溶液中加入适量的U(VI)或Np(VI)储备液制得。最终溶液中U(VI)或Np(VI)的浓度范围为2.0 × 10⁻⁴ M至7.7 × 10⁻⁴ M。

  2. 光谱测定与化学计量比分析
    使用Cary Model 14记录分光光度计对反应进行监测。通过分光光度滴定法确定了U(VI)-H₂O₂和Np(VI)-H₂O₂络合物的化学计量比。实验在25°C下进行,使用0.05 M Na₂CO₃或0.1 M NaHCO₃作为反应介质,H₂O₂的初始浓度范围为8 × 10⁻⁴ M至8 × 10⁻³ M。

  3. 动力学实验
    动力学实验采用伪一级反应条件进行,其中An(VI)为限制试剂,H₂O₂过量。通过Durrum停流分光光度计监测反应速率。实验数据通过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得到速率常数k’与[H₂O₂]的关系式:k’ = a + b[H₂O₂]。

  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包括计算反应的活化焓(ΔH*)、活化熵(ΔS*)和活化自由能(ΔG*)。通过Arrhenius方程和Eyring方程进一步分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主要结果
1. U(VI)-H₂O₂络合物的特性
在0.05 M Na₂CO₃和0.1 M NaHCO₃介质中,U(VI)与H₂O₂形成了稳定的1:1络合物。UV-Vis光谱显示,该络合物在340 nm处有一个显著吸收峰(ε ≈ 1100 M⁻¹ cm⁻¹),并且颜色从黄色变为橙红色。化学计量滴定结果表明,H₂O₂与U(VI)的摩尔比接近1:1。该络合物在数月内保持稳定。

  1. Np(VI)-H₂O₂络合物的特性
    在0.05 M Na₂CO₃中,Np(VI)与H₂O₂形成的络合物表现为瞬态物种,随后迅速分解。UV-Vis光谱显示,该络合物在490 nm处有一个宽吸收带(ε ≈ 550 M⁻¹ cm⁻¹)。化学计量分析表明,2个Np(VI)分子与1个H₂O₂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Np(V)分子和氧气。

  2. 动力学参数
    U(VI)-H₂O₂络合反应的速率常数在25°C下为565 ± 41 M⁻¹ s⁻¹,而Np(VI)-H₂O₂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9 ± 0.01) × 10³ M⁻¹ s⁻¹。两者的活化焓分别为67.8 ± 3.2 kJ/mol和43.6 ± 2.0 kJ/mol,活化熵分别为30 ± 11 J/mol·K和-36 ± 7 J/mol·K。

  3. 反应机制推测
    研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络合物构型:

    • H₂O₂取代一个碳酸根离子进入U(VI)的赤道平面;
    • H₂O₂通过氢键或氧键与“yl”氧原子结合,不破坏赤道配位;
    • 赤道配位球扩展以容纳H₂O₂分子。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表明,H₂O₂与U(VI)和Np(VI)在碳酸盐介质中形成不同的络合物,其反应动力学和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U(VI)-H₂O₂络合物稳定且寿命长,而Np(VI)-H₂O₂络合物为瞬态物种,迅速分解为Np(V)。这些发现对理解锕系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碳酸盐缓冲体系中。

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揭示了H₂O₂与锕系元素的反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应用价值体现在核废料处理和环境修复领域,例如通过控制pH和H₂O₂浓度来调节锕系元素的化学形态。


研究亮点
1. 首次系统研究了H₂O₂与U(VI)、Np(VI)在碳酸盐介质中的反应行为。
2. 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络合物构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3. 动力学参数的精确测定为反应机制的理解提供了定量依据。


其他有价值内容
研究还讨论了H₂O₂在不同pH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强调了碳酸盐介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此外,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数据分析的严谨性也为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