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报告:玉米带保护性农业实践的采纳——以爱荷华州实用农民组织(Practical Farmers of Iowa)为例
本研究由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L. Asprooth、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的M. Norton以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的R. Galt合作完成,于2023年5月发表在期刊《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上,文章标题为《The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the Corn Belt: The Role of One Formal Farmer Network, Practical Farmers of Iowa》。
科学领域:本研究属于农业社会学与可持续农业交叉领域,聚焦于保护性农业实践(conservation practices)的推广机制。
研究背景:美国玉米带(Corn Belt)以工业化农业为主,导致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尽管保护性实践(如覆盖作物、保护性耕作)被证明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收益,但其采纳率仍较低(如爱荷华州仅11%农田使用覆盖作物)。现有研究表明,农民的社会网络对技术扩散至关重要,但针对正式农民网络(formal farmer networks)——即具有明确组织架构、以农民为主导、强调同伴学习的团体——的研究仍不足。
研究目标:
1. 量化农民参与正式网络(以爱荷华州实用农民组织PFI为例)与保护性实践采纳的关系;
2. 分析网络参与形式(面对面vs.独立学习)对采纳的影响差异;
3. 揭示网络促进采纳的机制(如信息传递、社会支持)。
研究采用混合方法设计,结合定量调查与定性访谈:
- 定量数据:PFI成员2013、2017、2020年的三次调查(共677名当前务农成员),覆盖玉米带多州(爱荷华州占87%)。
- 定性数据:2020年对26名PFI成员的深度访谈,按保护实践采纳水平与参与强度分层抽样。
科学意义:
1. 首次量化证明正式农民网络通过社会学习与关系构建促进保护性实践采纳;
2. 提出“参与强度-年限交互效应”,为技术扩散理论补充实证。
应用价值:
- 政策建议:支持农民网络建设,优先资助面对面活动(如田间示范);
- 实践启示:网络设计需平衡灵活性与深度互动(如疫情期间线上活动虽便利,但72%农民计划回归线下)。
(全文约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