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单一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详细学术报告:
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作者包括William G. Large、Edward G. Patton、Alice K. Duvivier、Peter P. Sullivan(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以及Leonel Romero(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该研究于2019年8月22日收到初稿,并于2019年6月13日完成最终版本,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期刊上。
学术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海洋物理学,特别是南大洋表面层的湍流混合机制。南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吸收了超过40%的全球海洋人为碳,并对深层暖水的通风有显著贡献。然而,现有的海洋环流模型(OGCMs)在模拟南大洋时存在显著偏差,尤其是在冬季混合层深度(MLD)的模拟中,偏差可达400米以上。这些偏差可能与垂直物理过程的模拟不足有关,尤其是风、波浪和浮力强迫对表面层湍流的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扩展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以解释南大洋表面层中的风、波浪和浮力强迫对湍流混合的影响。通过大涡模拟(LES, Large-Eddy Simulation)和南大洋通量站(SOFS, Southern Ocean Flux Station)的观测数据,研究团队试图量化波浪诱导的Stokes漂移(Stokes drift)对湍流混合的贡献,并开发一种实用的参数化方法。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研究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该理论描述了大气表面层中的湍流结构。研究团队将这一理论扩展到海洋表面层,特别是考虑到Stokes漂移的影响。研究使用了大涡模拟(LES)模型,该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边界层的模拟。LES模型通过求解Craik–Leibovich方程组(Craik–Leibovich equation set)来模拟波浪诱导的湍流。
2. 模拟设置与数据来源
研究团队使用了南大洋通量站(SOFS)的观测数据作为模拟的输入条件,包括风、浮力和波浪强迫。此外,研究还使用了ARGO浮标程序(ARGO float program)提供的高分辨率温度和盐度数据。模拟分为两种类型:无Stokes漂移的LES(no-Stokes LES)和包含Stokes漂移的LES(Stokes-forced LES)。
3. Stokes漂移的计算
Stokes漂移的垂直剖面通过WaveWatch III波浪预测模型生成。该模型结合了局部风场和ECMWF ERA-Interim全球再分析数据,生成了方向波谱(directional wave spectra),并通过积分计算了Stokes漂移的垂直分布。
4. 边界层深度与湍流结构的分析
研究团队通过LES模拟分析了南大洋边界层的深度和湍流结构。边界层深度(h)通过浮力通量剖面计算,定义为表面强迫湍流能够穿透的深度。研究还计算了湍流动能(TK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的生成项,包括由垂直剪切、Stokes剪切和浮力强迫引起的TKE生成。
5. 相似性函数的推导
研究团队推导了Stokes相似性函数(Stokes similarity functions),包括动量相似性函数(xm)和浮力相似性函数(xs)。这些函数描述了Stokes漂移对湍流混合的影响,并通过LES模拟数据进行了验证。
6. 参数化方法的开发与评估
基于推导的相似性函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实用的参数化方法,用于计算湍流粘度(viscosity)和扩散率(diffusivity)的湍流速度尺度(turbulent velocity scales)。该方法通过LES模拟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其与模拟数据的相关性高达0.97。
主要结果
1. Stokes漂移对湍流混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Stokes漂移显著减少了垂直剪切,并增强了湍流粘度和扩散率,增强因子分别可达5.8和4.0。这使得Prandtl数(Prandtl number)可以超过1,表明Stokes漂移对湍流混合的影响不可忽视。
2. 相似性函数的验证
推导的Stokes相似性函数(xm和xs)能够很好地描述LES模拟数据中的湍流结构。这些函数通过Stokes参数(j)进行参数化,j表示Stokes剪切对总TKE生成的贡献比例。
3. 参数化方法的评估
开发的参数化方法在模拟数据中表现出色,湍流速度尺度的计算值与LES模拟值的相关性接近0.97。这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捕捉Stokes漂移对湍流混合的影响。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通过扩展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首次系统地量化了Stokes漂移对南大洋表面层湍流混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tokes漂移是影响海洋湍流混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南大洋这种波浪强迫强烈的区域。开发的参数化方法为海洋环流模型(OGCMs)提供了重要的改进方向,有助于更准确地模拟南大洋的混合层深度和碳吸收过程。
本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揭示了波浪诱导的湍流混合机制,并为未来的海洋模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用工具。其应用价值体现在改进气候模型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在全球碳循环和海洋通风过程的模拟中。
研究亮点
1. 理论创新:首次将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扩展到包含Stokes漂移的海洋表面层。
2. 方法创新:开发了一种基于LES模拟的Stokes相似性函数,并提出了实用的参数化方法。
3. 应用价值:为改进海洋环流模型(OGCMs)的湍流混合参数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4. 数据支持:研究结合了南大洋通量站(SOFS)的观测数据和ARGO浮标数据,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不同Stokes漂移剖面计算方法对参数化结果的影响,证明了基于方向波谱的计算方法优于简化的单色波假设。这一发现为未来的波浪强迫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上是对该研究的全面学术报告,涵盖了研究背景、流程、结果、结论及其科学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