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纳米结构SiO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期刊: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DOI:10.1016/j.jelechem.2015.03.034

本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单一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作者包括Xuan Wu、Zhi-Qiang Shi、Cheng-Yang Wang和Juan Jin。他们分别来自天津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相关实验室。该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发表日期为2015年。

学术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低自放电率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先进技术中。然而,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容量较低(372 mAh/g),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具有更高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二氧化硅(SiO₂)因其在地球上的丰富储量和纳米级SiO₂表现出的锂反应活性,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负极材料。然而,SiO₂在电化学反应中会出现显著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材料开裂和粉化,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将SiO₂与碳材料复合的策略,以结合SiO₂的高容量和碳材料的优异循环性能。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制备纳米结构的SiO₂/C复合材料,并评估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

    • 使用聚丙烯腈(PAN)作为碳前驱体,将其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制备电纺丝溶液。
    • 将不同含量(10 wt%、15 wt%、20 wt%、30 wt%)的气相SiO₂纳米颗粒(粒径为30±5 nm)分别加入PAN溶液中,通过强力机械搅拌混合均匀。
  2. 电纺丝制备

    • 将混合溶液装入注射器,通过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电纺丝过程中,使用高压电源(+20 kV和-5 kV)和金属收集器,纤维收集距离为15 cm。
    • 制备的纳米纤维在空气中预氧化(280°C,5小时),以稳定纤维形态。
  3. 碳化处理

    • 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氮气气氛中碳化(800°C,2小时),形成SiO₂/C复合材料。
  4. 材料表征

    • 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 使用四探针技术测量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性。
  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将SiO₂/C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组装成CR2430型纽扣电池,使用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 M LiPF₆的EC:DMC(1:1)溶液。
    • 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CV)评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主要结果
1. 形貌与结构
- FESEM和HRTEM结果显示,SiO₂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碳基质中,但随着SiO₂含量的增加,颗粒聚集现象逐渐明显。
- XRD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为完全无定形结构,未检测到硅的峰值,说明SiO₂在碳化过程中未被还原为硅。

  1. 电化学性能

    • 充放电测试显示,SiO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有显著影响。15 wt% SiO₂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性能,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为658 mAh/g,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仍保持356 mAh/g的容量。
    • 循环伏安法(CV)结果表明,SiO₂与锂离子之间的反应主要包括SiO₂的还原和硅与锂的合金化反应。
  2. 导电性与循环稳定性

    • 四探针测试显示,随着SiO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性显著下降。15 wt% SiO₂的复合材料在导电性和容量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
    • 循环性能测试表明,15 wt% SiO₂的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

结论
本研究通过电纺丝和碳化技术成功制备了纳米结构的SiO₂/C复合材料,并证明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15 wt% SiO₂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其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纳米SiO₂的高容量和碳基质的缓冲作用,有效缓解了体积变化对电极材料的破坏。此外,三维网络结构促进了锂离子的快速扩散和电子传输。

研究亮点
1. 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均匀分散的SiO₂/C复合材料,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
2. 通过优化SiO₂含量,实现了高容量与优异循环性能的平衡。
3. 揭示了SiO₂与锂离子之间的反应机制,为未来SiO₂基负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为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SiO₂/C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还具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有望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研究结果对理解纳米SiO₂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碳材料的协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基于文档内容的详细学术报告。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