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题为“Progress in 3D‑MXene Electrodes for Lithium/Sodium/Potassium/Magnesium/Zinc/Aluminum‑Ion Batteries”的文章由 Tariq Bashir, Shaowen Zhou, Shiqi Yang, Sara Adeeba Ismail, Tariq Ali, Hao Wang, Jianqing Zhao 和 Lijun Gao 等人共同署名,所属机构包括 Soochow University 和 Nanjing University,文章发表于期刊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并于2023年3月在线发表。文章属于综述型论文,系统性地总结了三维(MXene)在多价离子电池与能量存储装置中的研究进展。
MXene,作为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家族的一员,自2004年石墨烯成功制备以来,迅速成为二维材料领域的新星。由于其独特的高导电性、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如-OH、-O、-F 等)和在多种溶剂中优异的分散性,MXene 在能量存储与转化领域尤为被关注。然而,MXene 纳米片层在制备与应用过程中易发生堆叠,主要由范德华力引起,导致离子动力学缓慢、活性位点数量减少以及电化学性能下降。文章的核心聚焦在通过设计三维(MXene)架构减少堆叠效应,从而增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总结了三维结构在锂离子电池(LIBs)及其他多价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现状及潜力。
文章旨在提供对三维(MXene)研究与发展的全面回顾,包括合成、表征、性能及在储能装置中的应用。文章还针对三维MXene材料的未来发展机会与挑战进行展望,希望为研究人员提供更清晰的研究思路。
作者由社会对于稳定且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出发,阐述了现有锂离子电池(LIBs)在材料供应限制及安全性担忧方面存在的难题。文章强调,新型多价离子电池(例如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资源分布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逐渐展现出取代LIBs的潜力。在此背景下,MXene 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成为高效储能材料的竞争者。特别是通过将二维MXene 构建为三维结构,显著提升了材料孔隙率、比表面积以及离子运输通道,解决了二维材料因堆叠带来的诸多限制。
文章详尽介绍了三维MXene结构的主要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被充分讨论,尤其关注不同金属离子与MXene层间交互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与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及物理性能。
文章系统性探讨了三维MXene材料在不同二次电池(Beyond LIBs)中的应用潜力,这些应用的优势和瓶颈均被详细分析,如:
文章提出了三维MXene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
综述文章通过对三维MXene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的系统性探讨,为新型储能材料提供了全面的视角。文章不仅展示了MXene在锂以外体系中的适应性和潜在价值,还为解决二维材料堆叠的传统难题指引了新路径。文章提出的MXene改性策略及三维电极结构优化,对储能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作者强调结合实验和理论的整合研究,通过完善电化学表征手段(如操作中实验)理解反应机理,进一步推动多价离子电池及新型储能系统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