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的Jia Nuo Leung和Han Vinh Huynh*合作完成,发表在*Inorganic Chemistry*期刊上,文章DOI号为10.1021/acs.inorgchem.5c02302。
本研究属于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领域,聚焦于Janus型双氮杂环卡宾(di-N-heterocyclic carbenes, dinhc)配体及其金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N-杂环卡宾(NHCs)因其独特的立体电子性质已成为配位化学中的重要配体。Janus型dinhc是一类特殊的双卡宾配体,其两个卡宾中心呈反向排列,可用于构建双金属或多金属结构,在电子传递、协同催化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此前已报道了1,2,4-三唑啉-3,5-二亚甲基(ditz)和苯并双(咪唑啉-2-亚甲基)(bbi)等Janus型dinhc配体的金配合物,但发现这些配合物容易发生配体重分配反应。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一稳定性问题,同时扩展Janus型dinhc的配位化学,特别是针对新型介离子型吡唑啉-3,5-二亚甲基(dipy)配体的金配合物。
研究首先尝试合成含ipr2-bimy(1,3-二异丙基苯并咪唑啉-2-亚甲基)末端配体的介离子型dipy双核金(I)配合物Au2(μ-C)(ipr2-bimy)22。采用两种方法: - 方法一:使用H2-C(OTf)2前体盐、氧化银、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AuCl(ipr2-bimy)]进行反应,但产物复杂难以分离。 - 方法二:使用含”内置碱”的[Au(OAc)(ipr2-bimy)]前体与H2-C(OTf)2反应,成功获得单核中间体42,但该中间体在固态和溶液中均不稳定,易发生配体重分配。
为解决稳定性问题,研究转向bbi配体体系: - 使用[Au(OAc)(ipr2-bimy)]前体与H2-B(PF6)2反应,成功合成双核金(I)配合物52。 - 通过元素溴氧化,获得相应的金(III)配合物62。 -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金(I)配合物呈线性几何构型,而金(III)配合物呈平面四方构型。
为提高稳定性,研究采用空间位阻更大的ipr(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咪唑啉-3-亚甲基)作为末端配体: - 成功合成稳定的双核金(I)配合物72。 - 通过溴氧化获得金(III)配合物82。 - 单晶结构分析证实了配合物的结构,并显示ipr平面与dipy环之间存在51°的二面角。
为系统比较不同Janus dinhc配体的性质: - 合成ditz和bbi配体的双核金(I)配合物92和102。 - 通过溴氧化获得相应的金(III)配合物112和122。 - 单晶结构分析显示,bbi配合物中ipr配体与bbi平面几乎垂直(84°),而在金(III)配合物中接近共线(15°)。
通过13C NMR光谱分析比较不同Janus dinhc配体的电子给体能力: - 金(I)配合物中ipr卡宾化学位移顺序:ditz (a) < bbi (b) < dipy ©。 - 金(III)配合物中ipr卡宾信号显著高场位移,特别是ditz配合物位移达-36.8 ppm。 - 这种趋势与配体给电子能力一致,证实dipy具有最强的给电子能力。
本研究系统研究了Janus型dinhc配体的金配合物化学,特别是解决了介离子型dipy配体金配合物的合成难题。通过采用大位阻末端配体和氧化为金(III)配合物两种策略,有效抑制了配体重分配问题。13C NMR分析为Janus dinhc配体电子性质的定量比较提供了可靠方法。
该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 1. 扩展了Janus型dinhc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化学,特别是介离子型配体的配位化学。 2. 建立了抑制异四卡宾双核金属配合物配体重分配的有效策略。 3. 为多金属配合物的理性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发展的光谱分析方法可用于其他配体体系的电子性质研究。
潜在应用价值包括: 1. 为开发新型双金属催化剂提供配体设计思路。 2. 在材料科学中构建具有特定电子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 3. 为研究金属间电子传递提供模型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