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包括E. Santecchia、A. M. S. Hamouda、F. Musharavati、E. Zalnezhad、M. Cabibbo、M. El Mehtedi和S. Spigarelli,分别来自以下机构:卡塔尔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Qatar University,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汉阳大学机械工程系(Hanya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工业与数学工程系(Università Politecnica delle Marche,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Industriale e Scienze Matematiche)。文章发表于《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发布时间为2016年。
本文属于综述类型,主题是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文章系统性地回顾了不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并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意义。
金属材料广泛用于工程结构中,而疲劳破坏(fatigue failure)是金属结构中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疲劳现象发生在材料承受波动应力和应变的情况下,由于损伤的逐步积累导致最终失效。
文章将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分为两大类:裂纹萌生预测模型和基于连续损伤力学(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CDM)的裂纹生长预测模型。
裂纹萌生预测模型:
基于CDM的预测模型:
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累积规则:
文章强调了裂纹萌生阶段的重要性,提出总寿命中的40%-90%时间常耗费在这一阶段。
裂纹萌生的类型:
裂纹扩展方程:
支持数据:结合实验参数如初始与最终裂纹长度。
Palmgren-Miner模型不足以处理复杂动态加载条件下的序列相关性,因此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基于非线性累积理论: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模型:
随机化模型:
多轴加载条件(Multiaxial Loading)下,由于加载路径、相位和主轴旋转的变化,寿命预测变得更加复杂。
关键方法:
实际案例:如对Inconel 718的应用,发现使用简化应力模型能大幅提高预测精度。
能量方法适用于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的统一建模,Ellyin等人提出基于总能量消耗的理论:
其他基于能量的方法还包括Paris-Erdogan能量定律和Kliman的谐波加载预测模型。
Todinov对微观结构缺陷(如气孔、夹杂物等)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建模: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金属疲劳寿命预测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的改进和新模型的创新。其学术价值在于推进对疲劳损伤复杂机制的理解,并为工程领域提供更加准确的设计准则及可靠性分析依据。特别是针对非线性损伤、动态加载、多轴应力等复杂条件,提出了具备实际工程应用潜力的方法,对未来机器零件设计和寿命提升具有显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