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离散模块梁的系泊水下浮动隧道在规则和随机波浪激励下的水弹性模拟

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DOI:10.1016/j.engstruct.2022.115198

类型a:学术研究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Chungkuk Jin(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海洋工程与海洋科学系)、Gyu-Jin Kim与Sung-Jae Kim(德州农工大学海洋工程系)、Moohyun Kim(韩国科学技术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及Hyo-Gyoung Kwak(韩国科学技术院)合作完成,发表于《Engineering Structures》期刊2023年第275卷。

学术背景
研究聚焦于水下悬浮隧道(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SFT)的水弹性(hydro-elasticity)行为。SFT是一种适用于深水长距离跨越的创新结构,其核心挑战在于波浪与结构弹性变形的耦合作用。传统研究多基于刚性假设,忽略局部弹性变形对流体载荷的影响,而实际工程中,大型结构(如SFT、浮式机场)的弹性效应不可忽视。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离散模块梁(Discrete-Module-Beam, DMB)方法的全耦合时域水弹性模型,以更精确地模拟SFT在规则波及随机波下的动态响应与系泊张力。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理论模型构建
- DMB方法:将柔性隧道离散为17个刚性模块,通过16个欧拉-伯努利梁(Euler-Bernoulli beam)和圣维南扭转(Saint-Venant torsion)理论连接的梁单元模拟弹性行为。
- 流体载荷计算:基于三维势流理论,通过边界元法(BEM)求解多体系统的频域水动力系数(如附加质量、辐射阻尼)及一阶/二阶波浪激励力。时域中采用Cummins方程耦合流体记忆效应与结构动力学。
- 系泊系统建模:使用杆理论(rod theory)和高阶有限元(FEM)模拟52根系泊链,通过线性弹簧与隧道刚性模块耦合,考虑几何非线性与瞬态张力(如“snap loading”现象)。

  1. 模型验证

    • 商业软件对比:与Abaqus(基于3D实体模型的准静态计算)和OrcaFlex(基于Morison半经验模型的动态模拟)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DMB模型在弯曲力矩(误差<7.1%)和动态响应中表现一致。
    • 模态分析:对比DMB与Morison模型的湿模态(wet-mode)频率,差异仅0.2–4.2%,证实DMB方法的精度。
  2. 参数化分析

    • 设计参数:评估下潜深度(21.5 m、41.5 m、61.5 m)、浮重比(Buoyancy-Weight Ratio, BWR=1.1–1.3)及波浪条件(规则波频率0.45–1.15 rad/s;随机波Hs=3 m/7 m)的影响。
    • 非线性效应:重点分析二阶波浪力(sum/difference-frequency)和系泊松弛导致的“snap loading”对共振响应的贡献。

主要结果
1. 水弹性响应差异
- 浅水区(21.5 m):Morison模型因忽略自由表面效应和辐射阻尼,高估高频波浪力(>0.65 rad/s)达49.9%(横向位移)和32.1%(垂向位移),系泊张力误差达47.7%。
- 深水区(61.5 m):两模型结果吻合(误差%),因波浪衰减显著,Morison公式适用性增强。

  1. 二阶波浪力影响

    • 在长跨度(1400 m)、低BWR(1.0)条件下,二阶差频力(difference-frequency)激发低频共振(0.194 rad/s),使垂向位移标准差增加13.9%,弯曲力矩峰值提高31.6%。
  2. 系泊非线性

    • 低BWR(1.1)导致静张力不足,引发“snap loading”,使系泊张力瞬态增幅达静态值的3倍,并诱发高频“ringing”振动(1.59 rad/s)。

结论与价值
1. 科学价值
- 提出首个结合二阶波浪力与系泊非线性的DMB水弹性模型,填补了多体衍射理论与弹性结构耦合分析的空白。
- 揭示了浅水区Morison模型的局限性,为SFT设计提供了更精确的仿真工具。

  1. 工程意义
    • 优化参数建议:BWR=1.2可平衡静张力与“snap loading”风险;深水布置(>41.5 m)可降低波浪力不确定性。
    • 为超长跨度SFT(如海峡跨越)的二阶效应分析提供方法论支持。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DMB方法通过离散刚性体-梁耦合,避免了传统湿模态迭代计算的复杂性,计算效率较直接耦合法提升80%。
2. 多尺度验证:首次联合Abaqus(结构)、OrcaFlex(系泊)与自主开发代码,实现全系统高保真验证。
3. 非线性捕捉:完整表征二阶波浪力与系泊瞬态响应的耦合机制,为极端工况设计提供关键数据。

其他发现
- 结构阻尼(Rayleigh阻尼,ζ=5%)对抑制共振至关重要,尤其在低BWR工况下可降低动态响应20%以上。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