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研究由Isfa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UT)土木工程系的Alireza Mahvash、Davood Mostofinejad和Alireza Saljoughian合作完成,发表于2025年的《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第114卷,文章编号115933)。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聚焦于建筑节能材料,具体方向为通过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优化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能。近年来,建筑行业占全球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而PCMs因其在相变过程中吸收/释放潜热的特性,被广泛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潜在解决方案。然而,传统PCM混凝土存在泄漏、机械性能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首次提出将浮石(pumice)与硅灰(silica fume)结合作为PCM载体,以聚乙烯二醇(PEG 1000)和石蜡(paraffin)为相变材料,旨在开发兼具高PCM负载量、低泄漏率且热性能优化的新型混凝土。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材料制备与浸渍
- 材料选择:采用工业级PEG 1000(熔点38–41°C)和石蜡(熔点50–60°C),硅灰(ASTM C1240标准)及多孔浮石。
- 真空浸渍法:通过真空泵将PCMs浸渍至浮石和硅灰中,优化配比为:
- PEG 1000组:浮石:PEG:硅灰 = 2.5:1.0:0.5
- 石蜡组:浮石:石蜡:硅灰 = 1.67:1.0:0.67
- 泄漏测试:通过滤纸烘烤法(60°C,5小时)验证PCM稳定性,确保泄漏量低于临界值(图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性能测试
数据分析
主要结果
1. 热性能提升
- 20%石蜡替代组导热系数降低77%,表面温度下降31%(图18-19),归因于石蜡的低导热性(0.0191 W/mK)和高潜热。
- 阳光模拟显示,PCM混凝土可延迟热量传递,降低室内外温差(图22c-d)。
力学性能权衡
吸水率差异
结论与价值
1. 科学价值
- 首次提出“浮石-硅灰”双载体体系,通过协同作用将PCM负载量提升60%以上(PEG 1000)和71%(石蜡),且泄漏率可控。
- 揭示了PCM类型对混凝土性能的差异化影响,为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开发了基于真空浸渍的PCM复合工艺,并通过泄漏测试优化配比。
2. 跨学科整合:结合材料科学(PCMs)、土木工程(混凝土设计)及能源学(热性能模拟)。
3. 环境适配性:针对阿巴丹气候(高温干燥)定制PCM相变温度,提升地域适用性。
其他发现
- 石蜡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优于PEG 1000(TGA结果),但需考虑其疏水性对施工的影响。
- 未来研究可探索纳米材料(如石墨烯)以进一步改善导热性能与机械强度的平衡。
此研究为建筑节能材料领域提供了可工业化的解决方案,其多尺度性能表征方法也为类似研究树立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