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自主预测与控制的水下滑翔机跟踪移动中尺度涡旋

期刊: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DOI:10.1016/j.conengprac.2021.104839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Entao Zhao、Jiancheng Yu、Fumin Zhang、Yan Huang和Aiqun Zhang。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以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该研究发表于2021年的期刊《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第113卷,文章编号为104839。

学术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海洋工程与自主控制技术,特别是水下滑翔机(Underwater Gliders)在海洋中尺度涡旋(Mesoscale Eddies)追踪中的应用。海洋中尺度涡旋是海洋中能量和物质传输的重要载体,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传统的观测方法(如卫星、船舶和浮标)难以实时追踪涡旋的动态变化。水下滑翔机因其长航时和可控运动特性,成为观测涡旋的理想工具。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自主控制策略,使水下滑翔机能够沿着与涡旋中心相关的直线采样路径进行追踪,从而提高涡旋观测的精度和效率。

研究流程
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涡旋运动建模
研究团队采用了两种运动模型来描述涡旋中心的运动:恒定速度模型(Constant Velocity, CV)和恒定加速度模型(Constant Acceleration, CA)。这些模型的参数通过历史涡旋轨迹数据进行识别。
2. 卡尔曼滤波预测
基于上述模型和实时卫星图像数据,开发了一种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用于估计和预测涡旋中心的运动。研究对比了CV和CA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CV模型在滑翔机航向控制中表现更优。
3. 滑翔机航向控制
研究提出了一种航向角控制方法,使滑翔机能够在考虑涡旋运动和海洋环境流场扰动的情况下,沿着预定的采样路径自主追踪涡旋。该方法通过实时调整滑翔机的航向角,确保其在涡旋中心坐标系中保持直线路径。
4. 仿真与实验验证
研究团队进行了超过40,000次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于2016年在中国南海进行了实地实验,使用两架“海翼”滑翔机(Sea-Wing Gliders)进行涡旋追踪,其中一架采用自主控制策略,另一架采用手动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自主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滑翔机的追踪精度。

主要结果
1. 涡旋运动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CV模型在预测涡旋中心运动时表现优于CA模型,其预测误差在3公里以内的概率为75.18%,而CA模型为78.60%。尽管CA模型的精度略高,但其预测误差的波动较大,可能导致滑翔机航向控制的振荡。因此,CV模型被选为最终的预测模型。
2. 滑翔机追踪性能
仿真实验显示,采用自主控制策略的滑翔机能够在涡旋中心坐标系中保持直线路径,其偏离路径的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小于2公里。实地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自主控制的滑翔机能够更精确地追踪涡旋中心,而手动控制的滑翔机则显著偏离目标路径。
3. 控制策略的优化
研究提出的航向控制方法考虑了涡旋运动和海洋流场的影响,通过实时调整滑翔机的航向角,确保其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追踪性能。该方法在仿真和实验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V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的自主控制策略,使水下滑翔机能够高效追踪动态海洋涡旋。该策略显著提高了涡旋观测的精度和效率,为海洋学家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工具,用于研究海洋中尺度涡旋的动态特性。此外,该研究还为水下滑翔机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自主导航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方法
本研究首次将CV模型与卡尔曼滤波器结合,用于水下滑翔机的航向控制,实现了对动态涡旋的高精度追踪。
2. 高效性验证
通过大规模的仿真和实地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3. 实际应用价值
该研究为海洋涡旋的实时观测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套涡旋追踪系统框架,包括人机交互层、路径规划层和执行层。该系统框架不仅支持滑翔机的自主控制,还为操作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涡旋状态和滑翔机轨迹可视化界面,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篇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和意义,突出了其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