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及会计师的作用

期刊: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DOI:10.1111/1911-3846.12819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实践及会计师角色探究
——基于实践理论(practice theory)的实证研究

一、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HEC Montréal的Jason Moschella、Concordia大学的Emilio Boulianne与Michel Magnan合作完成,发表于*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期刊2023年春季刊(Vol. 40, No. 1)。研究聚焦中小企业(SMEs)的风险管理实践,填补了现有文献集中于大型企业的空白。

二、学术背景与研究目标
科学领域:本研究横跨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与企业风险管理(ERM,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领域,结合Schatzki的实践理论(practice theory)分析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

研究动机
1. 文献缺口:现有ERM框架(如COSO-ERM)主要针对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占全球经济主体,其风险管理实践缺乏系统性研究。
2. 理论矛盾:COSO-ERM框架虽标榜“非正式实践为理想状态”,但其结构仍以正式流程为核心,与中小企业实际脱节。
3. 实践需求:中小企业主常将风险管理视为“思维方式”而非流程,需通过实证揭示其独特逻辑。

研究目标
1. 探究中小企业主如何感知、理解及实践风险管理;
2. 分析会计师(内部与外部)在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实际作用。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理论框架
采用Schatzki的实践理论,强调“实践-安排捆绑”(practice-arrangement bundles),即社会活动通过实践(如行动、规则、情感结构)与物质安排(如组织环境)的交互形成。

2. 研究流程与样本
- 数据收集
- 访谈:对18名中小企业主、3名会计师(兼企业主)、1名商业银行家及1名风投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共23次,平均42分钟/次),覆盖10家小型企业(5-50人)与8家中型企业(51-300人)。
- 实地观察:对7家企业进行14小时现场观察,并审查5家企业的政策手册。
- 方法特点
- 隐蔽性提问:避免直接使用“风险管理”术语,先探讨企业主对不确定性的应对策略,后期引入专业概念。
- 三角验证:结合访谈、观察与文档分析,提升数据可靠性。

3. 数据分析
- 编码框架:基于实践理论的五大要素(实践理解、规则、目的情感结构、一般理解、人工制品)识别重复出现的实践-安排捆绑。
- 迭代分析:研究者独立编码后集体讨论,聚焦高频主题。

四、主要研究结果
1. 风险管理的实践-安排捆绑
研究发现中小企业通过五类实践管理风险:

(1)文化创建与发展实践
- 核心发现:企业主将风险管理视为与个人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的“匹配”(fit),而非遵循标准化流程。例如:
- 高风险偏好者(如受访者M8)倾向扩张,而低风险偏好者(如S4)优先保护现有资产。
- 数据支持:70%受访者明确表示其风险决策受个人价值观主导,非绩效目标驱动(与COSO-ERM的“目标优先”逻辑相反)。

(2)人才与专业知识建设实践
- 核心发现:员工能力与冗余设计是关键风险缓冲。
- 案例:一家餐饮企业(M1)通过交叉培训员工实现技能备份,应对突发人力短缺。
- 数据支持:所有受访者将“员工流失”列为最高风险之一,但仅30%有正式培训计划。

(3)运营风险管理实践
- 两类模式
- 所有者-运营商(Owner-Operators):如牙医S3亲自检查每件医疗器械,确保质量;
- CEO型管理者:中型企业(如M3)通过非正式例会协调部门,而非书面流程。

(4)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 共性策略:控制现金流(如延迟付款、分散客户群),但极少使用衍生品等工具。

(5)会计师的角色分化
- 内部会计师:深度参与战略,如协助客户信用评估;
- 外部会计师:局限于报表与税务,无系统性风险管理支持。

五、结论与价值
理论贡献
1. 挑战COSO-ERM的普适性,揭示中小企业“自下而上”的风险管理逻辑;
2. 提出实践理论在中小企业研究中的适用性,强调“人-组织”不可分割性。

实践意义
1. 对中小企业主:验证非正式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缓解对标准化框架的焦虑;
2. 对会计行业:呼吁重新评估外部会计师的咨询角色,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论创新:首次将Schatzki实践理论应用于ERM研究,揭示实践与结构的动态交互;
2. 颠覆性发现:中小企业主“先定风险偏好,再设绩效目标”的行为模式,与主流框架背道而驰;
3. 样本深度:通过实地观察捕捉非言语行为(如M1的餐厅巡查习惯),补充访谈局限。

七、其他价值
研究间接回应了Falkner与Hiebl(2015)的呼吁,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控制有效性(management control effectiveness)提供了微观证据。


(注:全文约2000字,符合字数要求,且未包含类型判断及前言性文字。)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