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初始维持大小的研究

期刊: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DOI:10.1175/2010mwr3023.1

学术研究报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初始维持阶段尺度特征研究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Cheng-Shang Lee(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及国家实验研究院台风洪水研究中心)、Kevin K. W. Cheung(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气候未来研究中心及环境与地理系)、Wei-Ting Fang(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和Russell L. Elsberry(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气象学系)合作完成,发表于*Monthly Weather Review*期刊2010年8月刊。


学术背景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的尺度(size)是影响其破坏力和运动路径的关键结构参数。然而,学界对TC尺度的定义和维持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传统上,TC尺度常通过外闭合等压线半径(ROCI)或特定风速半径(如15 m/s风速半径,R15)表征。西北太平洋(WNP)作为全球TC活动最频繁的海域,其TC尺度变化与季风、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环流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QuikSCAT卫星风场数据,首次系统分析了WNP区域TC尺度在初始增强阶段(从热带风暴到台风强度)的维持机制,揭示了环境场对TC尺度的决定性影响。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数据来源与TC尺度定义

    • 数据:使用2000–2005年QuikSCAT卫星反演的海洋表面风场(水平分辨率25 km,覆盖宽度1800 km),结合JTW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最佳路径数据、NCEP-DOE再分析资料及GMS-5/GOES-9红外云顶温度数据。
    • 尺度参数:定义R15为近地面风速15 m/s的半径,通过圆柱坐标系下的切向风剖面计算(图1a–c)。排除风速低于17.5 m/s的TC,最终分析145个TC的994组R15数据。
  2. TC分类与统计方法

    • 样本筛选:从145个TC中选取73个增强至台风强度的案例,根据R15在热带风暴(TS)和台风(TY)阶段的33%与67%分位数(表1),将TC分为小、中、大三类(TS阶段阈值:1.1°和1.8°纬度;TY阶段阈值:1.8°和2.6°纬度)。
    • 持续性分析:统计TC从TS到TY阶段尺度类别的维持比例(如67%的小型TS维持为小型TY),并分析其与形成天气型(如季风相关型或东风波型)的关联(图7)。
  3. 环境场与对流特征分析

    • 合成分析:对比18个持续大型TC与16个持续小型TC的低层风场(850 hPa)、500 hPa高度场及红外云顶温度(图8–10)。
    • 关键发现:大型TC的增强伴随低层西南风急流(风速达14 m/s)持续输入角动量(图9b),而小型TC受副高压制,外围风速增长受限(图9d)。
  4. 动力学机制验证

    • 通过修正的Rankine涡旋模型(公式1)验证TC尺度维持的物理机制:大型TC的外围风速增长与低层环境风场强迫相关,而小型TC的尺度受限与东风波型初始结构有关。

主要结果

  1. 尺度维持的普遍性

    • 67%的小型TC和72%的大型TC在增强阶段保持原有尺度类别(表1),表明TC尺度的初始特征具有强持续性。
    • 仅3例小型TC发展为大型TY,且无一大型TC退化为小型TY,显示尺度增长的物理门槛更高(需显著外围风速增强)。
  2. 形成天气型的影响

    • 小型TC多源于东风波(EW)型(图7),其初始对流集中于中心附近(半径1°–2°纬度);大型TC则与季风相关型(MC、SW等)相关,强西南风为其提供持续角动量。
  3. 环境场的决定性作用

    • 低层西南风急流是大型TC维持的关键:合成分析显示,其外围风速从TS阶段的8 m/s增至TY阶段的14 m/s(图8b)。
    • 小型TC的副高环境抑制外围风速增长,导致对流局限于中心区域(图10b)。

结论与意义

  1. 科学价值

    • 首次量化证明了WNP区域TC尺度的初始维持机制,明确了低层环境风场(而非强度或纬度)是区分大型与小型TC的核心因素。
    • 修正了传统认为“TC尺度与强度正相关”的观点,提出“外围风速增长受环境强迫主导”的新模型。
  2. 应用价值

    • 为TC结构预报模型(如Knaff等2007年的统计模型)提供物理依据,建议引入低层风场参数改进尺度预测。
    • 对防灾减灾具有实际意义:大型TC的强外围风场可能扩大灾害范围,而小型TC的集中破坏力需针对性预警。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
    • 首次结合QuikSCAT风场与多源数据,系统量化R15的时空演变,克服了传统ROCI定义的主观性。
  2. 理论突破
    • 揭示了季风环流与TC尺度的动态耦合机制,提出“低层角动量输入”是尺度维持的关键驱动。
  3. 特殊案例
    • 发现TUTT(热带对流层上层槽)相关TC可能通过斜压能转换促进尺度增长(如台风Ewiniar),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方向。

其他有价值内容

  • 研究指出,TC尺度的季节变化(如10月最大)与季风活动相关,但短期尺度变化主要依赖初始环境配置(图3)。
  • 对业务预报的启示:TCFA(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发布时间差异(大型TC平均提前26小时,小型TC仅15小时)可辅助早期尺度预判。

(报告字数:约2000字)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