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一项原创性研究的科研论文。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详细学术报告:
《基于附加电流环的构网型变流器过电流限制策略》研究报告
第一作者及机构信息
该研究由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Chongru Liu(第一作者)、Jiahui Xi、Qi Hao等团队,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Chenbo Su合作完成,发表于2023年2月的期刊《Electronics》第12卷第5期(DOI:10.3390/electronics12051112)。
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主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并网,其控制策略分为跟网型(grid-following, GFL)和构网型(grid-forming, GFM)两种。与GFL变流器相比,GFM变流器具备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和电压的能力,但其在故障时易因短路电流过大导致设备脱网甚至损坏(仅能承受20%~50%的过电流)。现有过电流限制策略(如电流幅值限制、虚拟阻抗、功率参考调整)存在响应慢、电压支撑能力不足或参数依赖性强等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附加电流环与低通滤波结构的GFM变流器过电流限制策略,旨在实现故障期间电流快速限制与电压源特性的协同优化。
研究方法与流程
1. 控制策略设计
- 主动-频率控制环节: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原理模拟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通过附加电流环调节d轴电流参考值(idref1),加速故障期间电流控制响应。低通滤波器(带宽75 Hz,参数a1=0.3、ωlf=70.57 Hz)抑制频率波动,解决附加电流环引入的频率稳定性问题。
- 无功-电压控制环节:正常运行时以无功功率为控制目标;故障时切换至q轴电流参考值(iqrefpu),通过PI控制器生成电压参考值(udrefpu),维持电压源特性。
- 电流参考值选择:依据中国风电并网标准,在电网电压跌落至0.2~0.9 pu时,q轴电流参考值按iqrefpu=1.5(0.9-upccpu)计算,d轴电流参考值限制为idrefpu=√(1.5²-iqrefpu²)。
仿真验证
硬件在环验证
主要研究结果
1. 电流限制性能
- 所提策略在故障后0.1秒内将输出电流限制至1.5 pu设定值,较虚拟阻抗策略(0.4秒)和功率参考调整策略(响应滞后)显著提速。
- 低通滤波器将频率偏差控制在±1.5 Hz内,优于传统控制的±2 Hz(图9、图23)。
电压支撑能力
对比优势
结论与价值
1. 科学价值
- 提出附加电流环与低通滤波的协同控制框架,解决了GFM变流器故障时电流限制与频率稳定的矛盾,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暂态稳定性提供新思路。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首次将低通滤波器嵌入附加电流环控制链路,兼顾快速响应与频率平滑调节。
2. 全容量验证:覆盖10~30 kW变流器,证明策略的普适性。
3. 多场景对比:系统评估了现有策略的局限性,凸显所提方法的综合优势。
其他贡献
附录提供了电网拓扑(图A1)与等效阻抗计算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复现的实验基础。硬件在环部分详细描述了FPGA与RTDS的光纤通信实现,为工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