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克隆南方玉米锈病抗性基因RppK及其同源基因AvrRppK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22-32026-4

南方玉米锈病抗性基因RppK及其效应子AvrRppK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一、研究团队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Gengshen Chen、Bao Zhang、Junqiang Ding等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主导,合作单位包括河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研究成果于2022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22-32026-4)。


二、学术背景
南方玉米锈病(Southern Corn Rust, SCR)由病原真菌*Puccinia polysora*引起,是全球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可导致50%以上的产量损失。植物免疫系统依赖模式触发免疫(PTI,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和效应子触发免疫(ETI,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其中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通过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Avr, Avirulence)激活ETI。然而,多数抗性基因因病原体效应子变异而失效,因此克隆广谱抗性基因及其保守效应子对作物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鉴定玉米抗SCR的NLR基因及其对应的*P. polysora*效应子,并评估其育种价值。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1. 基因定位与克隆
- 材料与群体构建:以抗病自交系K22和感病自交系Dan340为亲本,构建F6:7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92株),通过表型鉴定和QTL分析,将抗性基因*RppK*定位在10号染色体短臂的18.3 kb区间内。
- 精细定位:利用3392个HIF(异质家系)衍生群体筛选402个重组株,将*RppK*缩小至包含3个CC-NLR基因(R1、R2、R3)的候选区域。通过转基因功能验证(转化感病自交系KN5585),确认*R3*基因(重命名为*RppK*)是抗性功能基因。
- BAC文库测序:对K22和Dan340的BAC克隆进行PacBio测序,发现K22中*RppK*区域存在3个串联NLR基因,而Dan340仅含1个同源基因*DR3*。

  1. 效应子AvrRppK的鉴定

    • 转录组分析:通过PacBio全长转录组测序,从*P. polysora*中筛选出965个分泌蛋白基因,克隆338个半胱氨酸富集基因。
    • 瞬时表达系统:在玉米原生质体和本氏烟中共表达候选效应子与*RppK*,发现*ppg1259*(命名为*AvrRppK*)能特异性触发ETI。
    • 蛋白功能验证:纯化AvrRppK蛋白并侵染转基因玉米,证实其直接激活*RppK*介导的免疫反应。
  2. 抗性机制与育种应用

    • 保守性分析:对100多个*P. polysora*菌株的*AvrRppK*测序显示其编码区完全保守,且在侵染过程中高表达。
    • 免疫抑制功能:过表达*AvrRppK*的玉米植株对PTI(如几丁质诱导的MAPK活性和ROS积累)显著抑制。
    • 田间试验:将*RppK*导入杂交种JK968(京724×京92)的亲本,改良品种在SCR流行区增产11.9%-17.1%,且无产量性状损失。

四、主要结果
1. 基因功能验证
- *RppK*转基因植株对5种*P. polysora*菌株均表现抗性(附图9),而*R2*转基因无效果。
- *AvrRppK*在病原菌侵染早期高表达(图4B),且能抑制PTI信号通路(图4G-H)。

  1. 广谱抗性证据

    • *RppK*与已报道的抗性位点*RppS*(来自SCML205)序列高度相似(仅2 bp差异),表明其为同一基因的不同命名。
    • 在500份玉米自交系中,仅17份携带*RppK*,显示其稀有性(附表2)。
  2. 育种价值

    • 改良杂交种JK968在SCR压力下产量显著提升(图2F),且农艺性状无变化(附图13)。

五、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玉米抗SCR的NLR基因*RppK*及其高度保守的效应子*AvrRppK*,揭示了病原菌通过效应子抑制PTI的机制。*RppK*的广谱抗性和育种兼容性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了新工具,其识别保守效应子的策略可推广至其他作物-病原系统。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NLR-效应子互作的分子基础,应用价值在于直接指导抗病品种设计。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结合单细胞测序(*P. polysora*基因组)和PacBio全长转录组鉴定效应子。
2. 理论突破:证明核心效应子(core effector)的保守性是可实现广谱抗性的关键。
3. 应用导向:通过分子育种快速改良主栽品种,且无产量代价。


七、其他发现
- *AvrRppK*基因侧翼存在大量重复序列(附图23),可能影响其进化稳定性。
- 本研究为“NLR识别核心效应子”策略的可行性提供了首个直接证据(对比其他病原系统如小麦锈菌)。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