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OFDR传感系统在宽应变测量范围内的性能研究

期刊: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DOI:10.1109/jlt.2019.2918379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19年8月刊载了由Shiyuan Zhao、Jiwen Cui(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研究中心)、Liujia Suo、Zhanjun Wu(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Dapeng Zhou(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OFDR Sensing System With a Wide Strain Measurement Range》。该研究针对光学频域反射计(OFDR)传感系统在宽应变测量范围中的性能瓶颈,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兼具理论突破与工程应用价值。以下从学术背景、方法流程、核心发现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展开详细报告。


一、学术背景与研究目标

OFDR技术自1998年Froggatt提出以来,因高空间分辨率(微米级)和灵敏度成为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核心手段,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传统OFDR系统在动态测量中面临两大矛盾:
1. 数据采集速率与应变范围不可兼得:缩短激光调谐范围可提升采集速率(如800 Hz),但会牺牲应变测量范围;
2. 大应变(>5000 με)下空间失配问题:应变导致光纤散射点位置偏移,传统互相关分析失效,尤其在短标距(如5 mm)时误差显著。

本研究旨在通过光谱配准(spectrum registration)空间校准(spatial calibration)协同优化,实现宽应变范围(±7000 με)、高动态(800 Hz)及高空间分辨率(5 mm标距)的精准测量,突破现有技术极限。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研究分为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及数据处理加速三大模块,核心创新体现在实验设计与算法层面。

1. 动态测试:光谱配准提升速率与范围

  • 实验装置:采用Phoenix 1400可调谐激光器(调谐速度250 THz/s),主干涉仪与辅助干涉仪(50 m延迟光纤)构成OFDR系统,通过纳米位移台(PI公司,500 μm行程)模拟振动。
  • 光谱配准原理
    • 参考光谱:宽范围扫描(1540–1560 nm),覆盖最大应变对应频移;
    • 测量光谱:窄范围扫描(1549.5–1550.5 nm,1 nm/次),缩短采集时间;
    • 相似性指数(SCI):通过局部光谱段与参考光谱的匹配度(公式9)定位频移,换算为应变值(公式10)。
  • 动态性能验证:成功测量60/100 Hz(±200 με)及10/20 Hz(±1000 με)振动,频谱分析信噪比优于传统分段互相关法(文献[4][5])。

2. 静态测试:空间校准解决大应变失配

  • 大应变挑战:应变导致光纤物理长度变化,同一空间段在参考/测量状态下位置偏移(图4)。传统方法因窗口固定引入误差。
  • 校准流程(图5):
    • 空间域校准:在FFT变换后的空间域中,滑动参考窗口(125点,5 mm)匹配测量段位置(变量pos1);
    • 光谱域配准:对校准后的段提取局部光谱(n点窗口),二次配准(变量pos2)计算应变(公式12-13)。
  • 实验结果:7000 με应变下,误差<20 με(图8c),线性拟合R²=0.9936,显著优于未校准的3500 με失效阈值(图8a)。

3. GPU加速数据处理

  • 硬件配置:NVIDIA GT 740 GPU(2 GB显存)对比Intel i3-4160 CPU,MATLAB并行计算优化。
  • 效率提升:2000个传感段的计算时间从CPU的分钟级降至GPU秒级(图9),搜索范围(谱域600点/空域100点)下实时性显著改善。

三、核心发现与理论贡献

  1. 动态测量突破:光谱配准法将采集速率提升至800 Hz(20倍于传统方法),且应变范围不受窄扫描范围限制(公式11)。
  2. 静态测量创新:空间校准消除大应变下的段失配,5 mm标距内实现7000 με精准测量,为微区应变监测(如橡胶裂纹、火箭推进剂)提供新工具。
  3. 算法-硬件协同:GPU加速使复杂校准流程具备工程实用性,推动OFDR从实验室走向现场监测。

四、研究价值与亮点

  • 科学价值:揭示了传统OFDR大应变误差的根源(空间失配非光谱偏移),提出“双域校准”理论框架。
  • 应用价值:适用于土木结构健康监测(如桥梁裂缝)、航天器疲劳测试等需高分辨率、宽量程场景。
  • 技术亮点
    • 首创窄窗提取局部光谱维持高分辨率;
    • 零填充插值提升配准精度(文献[15]);
    • 开放式光谱范围设计(20 nm)兼顾应变范围与分辨率。

五、总结

该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光学、算法、机械工程),解决了OFDR领域长期存在的动态速率与静态精度矛盾,其方法可扩展至其他波长扫描传感系统(如WS-OTDR)。未来方向包括更高频动态测量(>1 kHz)及复杂环境(高温、辐射)下的稳定性验证。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