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聚苯乙烯基分级大孔-介孔固体酸: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通过一锅法高效催化环己烯间接水合制环己醇的催化剂

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DOI:10.1021/acs.iecr.9b05973

基于聚苯乙烯的分级大孔-介孔固体酸催化剂: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环己烯间接水合制环己醇的一锅法研究

一、研究团队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的Wenchang Sun、Xu Zhang、Yueming Hou、Yanji Wang、Xiaomei Wang*和Wei Xue*团队完成,发表于《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期刊,2020年3月18日在线发表,DOI: 10.1021/acs.iecr.9b05973。

二、学术背景与研究目标
环己醇(Cyclohexanol, Chol)是合成聚酰胺、增塑剂等的重要化工原料,传统制备方法(如苯酚加氢、环己烷氧化)存在高成本、低选择性或低转化率等问题。环己烯直接水合法虽原子经济性高,但因环己烯与水的互溶性差,转化率不足20%。间接水合法通过环己烯先酯化再水解的两步路径可突破平衡限制,但现有催化剂(如Amberlyst-15、HZSM-5)受限于酸强度或孔结构,难以兼顾高活性与稳定性。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兼具高酸密度和分级孔结构(Hierarchically Porous, HP)的聚苯乙烯基固体酸催化剂(HP CLPS-SO₃H),以实现温和条件下环己烯高效转化(90.2%产率)及催化剂循环稳定性。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1. 催化剂合成
- 3DOM CLPS骨架构建:采用胶体晶体模板法(Colloidal Crystal Template, CCT),以290 nm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苯乙烯(Styrene, St)和二乙烯基苯(Divinylbenzene, DVB)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三维有序大孔(3DOM)交联聚苯乙烯(3DOM CLPS)。
- 介孔引入:通过Friedel-Crafts(F-C)反应,以氰尿酰氯(Cyanuric Chloride, TCT)为后交联剂,在3DOM CLPS骨架中引入介孔,形成分级孔结构(HP CLPS)。
- 磺酸化:以乙酰硫酸为磺化剂,在HP CLPS上锚定-SO₃H基团,获得固体酸HP CLPS-SO₃H。通过元素分析和酸碱滴定测定酸密度(2.43 mmol/g)。

  1. 催化性能测试

    • 酯化反应:在80℃、0.6 MPa N₂条件下,以环己烯:乙酸=1:3(摩尔比)、催化剂用量10 wt%,反应6小时,环己烯转化率达97.3%,环己基乙酸酯(Cyclohexyl Acetate, Cha)选择性99.2%。
    • 水解反应:蒸发多余乙酸后,在90℃、0.6 MPa N₂条件下,以水:Cha=24:1(摩尔比)、催化剂用量7 wt%,反应5小时,Cha转化率94.5%,Chol选择性98.9%。
    • 对比实验:与Amberlyst-15(51.5%产率)、HZSM-5(31.4%产率)相比,HP CLPS-SO₃H的TOF值(447.3 h⁻¹)显著更高,归因于其分级孔结构促进传质及高酸密度。
  2. 表征与机理分析

    • 结构表征:SEM显示HP CLPS-SO₃H保留3DOM大孔(~285 nm)和介孔(2-50 nm);N₂吸脱附测试显示比表面积169 m²/g,介孔体积0.249 cm³/g。
    • 化学性质:FT-IR和XPS证实-SO₃H成功锚定;接触角测试(128°)表明催化剂疏水性良好,利于有机相反应。
    • 稳定性测试:10次循环后,Chol产率仍保持80.3%,SEM和XPS显示催化剂形貌和酸位点几乎无损失。

四、主要研究结果
1. 分级孔结构的协同效应:大孔(提升传质)与介孔(增加活性位点可及性)的结合使HP CLPS-SO₃H的催化效率显著高于单一孔结构催化剂。
2. 温和条件高效催化:在80-90℃、低催化剂用量下,一锅法实现90.2% Chol产率,优于文献报道的Polyoxometalate-based催化剂(84%产率,17.5小时)。
3. 稳定性机制:共价键锚定的-SO₃H基团及刚性骨架使酸位点在循环中几乎无流失,仅因介孔内碳沉积导致活性轻微下降。

五、结论与价值
本研究通过CCT与F-C反应协同策略,首次设计出聚苯乙烯基分级孔固体酸催化剂,解决了间接水合法中催化剂酸强度与传质效率难以兼顾的难题。其科学价值在于:
1. 提出“分级孔+高酸密度”催化剂设计新思路,为多相催化体系优化提供范例;
2. 开发的一锅法工艺简化流程,降低能耗,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结合CCT模板法与后交联技术,实现聚合物催化剂孔结构的精准调控。
2. 性能突破:在温和条件下创下Chol产率记录(90.2%),且循环稳定性优异。
3. 机理揭示:通过EDX和XPS证实酸位点分布均匀,阐明疏水性对有机反应的促进作用。

七、其他价值
该催化剂可拓展至其他酸催化反应(如酯化、烷基化),为绿色化工提供新工具。支持数据详见补充材料,包括对比催化剂表征(图S4)及热重分析(图S3)。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