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的June-Sik Kim、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的Kazuko Yamaguchi-Shinozaki和Kazuo Shinozaki共同完成,于2018年3月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期刊(第176卷,2221-2230页)。
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是真核生物中调控内质网稳态的重要转录调控网络。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三个bZIP转录因子(bZIP17、bZIP28和bZIP60)参与UPR调控。虽然bZIP28和bZIP60的功能已有较多研究,但bZIP17的生理和转录调控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bZIP17和bZIP28的双敲除突变体,揭示了这两个转录因子在植物发育和UPR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杂交两个T-DNA插入系(bzip17-2和bzip28-2)获得了双敲除突变体(17/28)。由于该组合的分离比严重偏离孟德尔遗传规律,研究者通过数千次尝试才获得少量存活的双突变体。表型分析包括: - 生长表型:测量4周龄植株的莲座半径、发芽频率和主根长度 - 显微观察:使用体视显微镜记录根尖形态和细胞排列 - 互补实验:采用独立的等位基因组合(bzip17-1/bzip28-3)验证表型特异性
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技术,在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中验证了bZIP17和bZIP28的相互作用。将两个转录因子的全长编码序列分别克隆到pUC-SPYCE®和pUC-SPYNE®173载体,检测黄色荧光蛋白信号在细胞核内外的分布。
研究者尝试构建bZIP17、bZIP28和bZIP60的三重敲除突变体,但仅获得一个杂合突变体(bzip60-1/17/28+/-)。对该突变体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分析,包括植株结构、叶片毛状体和花器官发育的观察。
采用RNA-seq技术对四种双突变体(17/28、17/60、28/60和s1p/2p)进行转录组分析: - 样本处理:12天龄幼苗用三种内质网应激诱导剂(AZC、DTT和TM)处理6小时 - 测序: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双端测序(2×101 bp) - 数据分析:采用TopHat2进行序列比对,HTSeq-count获取原始计数,edgeR进行差异表达分析 - 聚类分析:使用cclust包对87个典型UPR基因进行k-means聚类
通过RT-qPCR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 - bZIP60激活:检测剪接型和非剪接型转录本 - 下游基因表达:分析SEC31A、BIP等典型UPR基因的表达模式 - 非经典UPR基因:检测EXP8、EXP15等细胞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
17/28双突变体表现出严重的发育异常: - 生长迟缓:莲座半径仅为野生型的60% - 根系缺陷:主根长度仅为野生型的10% - 发芽延迟:发芽率显著低于野生型 这些表型在单突变体中未出现,表明bZIP17和bZIP28功能冗余。
在17/28突变体中观察到: - bZIP60基础表达水平提高2-3倍 - 非应激条件下已检测到剪接型bZIP60转录本 - 下游基因(如SEC31A)表达上调 表明双突变导致内质网稳态失衡,激活了IRE1-bZIP60通路。
RNA-seq分析揭示了三种调控模式: 1. bZIP28主导:调控分子伴侣基因(BIP、CNX等) 2. bZIP60主导:调控分泌途径基因(SAR1A、SEC31A等) 3. bZIP17/28共同调控:177个非经典UPR基因,多数与细胞生长相关
研究发现: - 非经典基因启动子富含CACGT核心 motif - 在应激条件下,bZIP17对维持这些基因表达起主要作用 - 包括EXPANSIN、AUX/IAA等细胞伸长相关基因
研究还发现: 1. s1p/s2p蛋白酶双突变体的表型弱于17/28突变体,提示存在未知的bZIP加工因子 2. bZIP17/bZIP28可能通过调控生长素信号通路影响根伸长 3. 三重突变尝试表明完全缺失三个bZIP因子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发育缺陷
这项研究为理解植物如何协调应激响应与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见解,未来可进一步探索bZIP17/bZIP28下游的具体效应分子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