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李金川(第一作者)、郑毅敏(通信作者)、尚欣、慕松和史鑫鹏共同完成,发表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17年第35卷第2期(3月刊)。该研究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宝塔菜联合收获机的研制”(项目编号:413-0224)资助。
本研究属于农业机械工程领域,聚焦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关键部件优化设计。宝塔菜(Chinese artichoke)作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其螺旋状塔形地下根茎在机械收获过程中易与土壤粘连导致表皮损伤。现有固定式挖掘铲(如三角平面铲)存在出土量大时易产生土块、动力消耗剧增等问题,而曲面铲虽碎土效果好但成本高昂。二阶平面铲通过在传统平面铲上增加第二倾角平面实现二次剪切,理论上可提高碎土能力且制造成本适中,但前期样机试验显示其碎土性能改善不明显。因此,研究团队旨在通过数学建模与仿真优化,解决二阶平面铲结构参数设计问题,为高碎土能力挖掘铲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首先建立了两大核心力学模型: - 土壤破碎模型:基于虚拟倾角δ的三角平面铲,引入剪切力(t)、压紧力(q)和有效剪切力(t’)计算公式,关键参数包括铲面宽度b、土壤内聚力因数c、工作深度h等。模型通过土壤上升高度h’和压缩力q等变量量化碎土效果。 - 挖掘铲阻力模型:采用牵引阻力公式W,综合土壤重力G、剪切面积F₁、加速力b等要素,其中z值为与土壤内摩擦角β和铲面摩擦系数μ相关的复合参数。模型详细考虑了土壤沿铲尖/尾的延伸距离(l₁、l₂)和厚度(d₁)。
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分两步实施:
通过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 - 结构对比:使用SolidWorks建立优化前后模型,显示铲面总长从730mm降至590.58mm。 - 力学对比:理论计算表明优化后挖掘阻力从3884N降至2652N,法向载荷增加313N。 - 静力学仿真:通过ANSYS分析(单元类型Solid185),优化后最大变形量减少65%,最大应力下降72%,应变减少71.6%。
参数优化结果:获得理论最优参数组合:一阶倾角20.44°、二阶倾角43.64°、一阶高度120mm、虚拟倾角30.53°。该配置使铲面受力最小(2652N),土壤有效剪切力最大(257.51N)。
性能提升验证:
模型有效性:通过虚拟倾角概念成功将复杂二阶铲优化转化为可计算问题,证实多目标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适用性。
研究揭示了铲面长度与碎土效果的负相关性:较短的优化铲面(590.58mm)通过更合理的倾角分配,在减少土壤运输距离的同时,利用43.64°的二阶倾角增强剪切效应。这一发现对高湿度土壤条件下的收获机设计具有特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