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旧工业区活力激活设计策略——以沈阳市大东区 204区为例

期刊: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DOI:10.19892/j.cnki.csjz.2024.19.08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学术论文,但并非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而是基于城市触媒理论(Urban Catalyst Theory)对旧工业区活力激活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的论文。以下是该论文的详细报告:

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文由刘雪昊和徐永利共同撰写,作者单位是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论文发表于《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期刊,2024年第19期。

论文主题
论文的主题是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探讨如何通过渐进式、分层次的更新策略,激活旧工业区的活力,并以沈阳市大东区204区为例进行具体设计策略的阐述。论文旨在解决传统工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产业转型问题,提出避免“博物馆式”封存或“推倒重建”的极端方式,而是通过微更新和触媒策略实现旧工业区的活化再生。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城市触媒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论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触媒理论(Urban Catalyst Theory)的起源和核心概念。该理论由韦恩·奥图(Wayne Atton)和唐·洛干(Donn Logan)提出,旨在通过引入触媒元素(Catalyst)逐步引导城市改造,而非一次性完成。触媒可以是物质形态(如交通枢纽、步行街、剧院等)或非物质形态(如功能置换、政策引导)。论文指出,触媒的作用在于通过局部改造带动更大范围的更新,最终辐射整个城市,形成良性发展。
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包括:国外城市复兴的成功案例,如美国城市的触媒策略;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教训,如全盘拆除或过度保护的弊端。伍江教授的观点也被引用,强调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而非简单列入文物。

  1. 旧工业区活力激活的必要性与挑战
    论文分析了中国工业遗产的特殊性,指出其与欧洲工业遗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工业遗产更多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记忆。刘伯英先生将中国工业遗产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其中现代工业遗产(如沈阳铸造厂、黎明公司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论文进一步指出,旧工业区的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保护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必须通过改造重新赋予其功能。国内已有成功案例,如北京798艺术区通过业态策划激活了区域活力,成为城市复兴的触媒。

  2. 沈阳市大东区204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论文以沈阳市大东区204区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区域的现状与问题。204区是黎明公司的家属楼,具有深厚的历史记忆,但随着城市发展,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老龄化、区域活力衰退等问题。具体问题包括:

    • 建筑本体老化:房屋质量堪忧,门窗、屋顶等出现破损,线路老化严重。
    • 交通道路堵塞:内部道路狭窄,路网可达性差,导致商业活力低迷。
    • 地区活力衰退:居民以老年人为主,缺乏吸引年轻人的商业设施和公共空间。
  3.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活力激活策略
    论文提出了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活力激活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选择触媒要素:根据居民活动行为和城市文化特色,选择锅炉房、黎明文化宫等作为原始触媒载体,并选取和睦北一路、和睦北二路作为触媒的载体。
    • 植入触媒要素:将锅炉房与黎明文化宫组合,利用戏剧业态构筑文化主轴,形成“土”字形的触媒构造。
    • 梳理交通道路:优化道路等级划分,清理侵占道路的私人物品,提升路网可达性,增强步行系统的连贯性。
    • 改善居住条件:为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改造为老年公寓,创建共享社区,提供种植庭院、花鸟庭院等公共空间。
    • 深化地方特色:利用锅炉房、浴室、幼儿园等点触媒,结合戏剧业态,形成文化主轴,激活区域文化活力。
    • 引入多元业态:植入艺术文创、茶歇咖啡、书店等年轻化业态,优化商业艺术氛围,吸引年轻人消费。
    • 引导控制触媒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明星效应,鼓励居民参与街区复兴,吸引相关行业人才入驻。
    • 联动周边触媒:与周围街区产生共振,扩大触媒影响范围,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4. 策略的阶段性实施与展望
    论文指出,触媒策略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激活本街区内部活力。
    • 第二阶段:联动周围街区,扩大影响范围。
    • 第三阶段:形成触媒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全面振兴。
      论文强调,这种渐进式开发方式需要的起始资金少,对场地风貌破坏小,既能延续工业街区的特色,又能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旧工业区活力激活策略,为工业城市的存量更新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科学价值在于将城市触媒理论应用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丰富了该理论的内涵;其应用价值在于为类似区域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策略。论文还强调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未来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亮点与创新
本文的亮点在于:
1. 将城市触媒理论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策略。
2. 以沈阳市大东区204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区域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
3. 强调渐进式、分层次的更新方式,避免了大拆大建或过度保护的极端做法。
4. 提出了触媒策略的阶段性实施计划,为区域整体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框架。

本文不仅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