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异质性的定量测定——基于沅陵县王家岭合作社的数据

期刊:农林经济管理学报DOI:10.16195/j.cnki.cn36-1328/f.2019.05.66

类型a:学术研究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周蓉与李明贤合作完成,发表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年第18卷第5期(页码618-626)。

学术背景
研究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转型背景下社员异质性(Membership Heterogeneity)的定量测定问题。随着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农户分化加剧,合作社社员在资源禀赋、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传统同质性假设难以解释现实治理矛盾。既有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或仅将异质性作为背景变量,缺乏系统性量化方法。本研究旨在构建包含6类资源禀赋的复合指标体系,提出社员异质性的三维测定方法(平均水平、组合水平、综合水平),并以王家岭合作社为案例验证其适用性。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 研究对象:选取湖南省沅陵县王家岭养鸡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因其社员构成差异大(126户中73户为贫困户)、发展阶段完整(成立至成熟期),且依托资金互助部实现产业联动,具有典型性。
- 样本量:通过入户访谈获取98份有效问卷(剔除重复收入样本),有效率77.8%。

  1. 指标体系构建

    • 核心变量:基于资源禀赋理论,将异质性分解为4类一级指标(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社会资本)和6项二级指标:
      • 自然资源:土地规模(公顷)
      • 人力资源: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技术水平(从业年限+培训经验)
      • 资本资源:入股份额(万元)
      • 社会资本:社会信任(合作社评级、他人信任评价)、关系网络(政府/金融机构亲友数、礼金支出)
    • 标准化处理:采用min-max标准化消除量纲差异,映射至[0,1]区间。
  2. 异质性三维测定方法

    • 平均指数(x̄’ij):几何平均数衡量社员资源禀赋的整体水平。例如,理事长(第42号社员)平均指数达0.75(最高),因其兼具土地、资本、社会资本优势;最低值仅0.03(第76号社员),反映普通社员资源匮乏。
    • 组合指数(si):标准差刻画社员内部资源结构的离散程度。如第3号社员(老干部)组合指数0.393(最高),社会资本突出但其他要素不足;第74号社员组合指数0.050(最低),资源投入均衡。
    • 综合指数(ii):平均指数与组合指数的比值,评估总体差异。结果显示,98名社员综合指数完全离散(最大值2.815是最小值0.468的6.01倍),证实异质性显著存在。

主要结果
1. 异质性分布特征
- 资本资源差异最显著:最大股东入股35万元,普通社员多以土地折股。
- 社会资本分层明显:核心社员(如理事长)拥有政府关系与信用评级优势。

  1. 异质性与合作社绩效的关系
    • 王家岭合作社虽社员异质性突出(土地、资本等差异达22.7倍),但通过资金互助与产业整合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印证异质性结构未必负面影响发展。

结论与价值
1. 理论贡献
- 提出首个社员异质性的定量测定框架,弥补定性研究空白。
- 验证资源禀赋异质性是入社动机、利益诉求差异的根源,为合作社治理研究提供新视角。

  1. 实践意义
    • 要素互补:建议推行土地、技术、资金等多形式入股,激活普通社员参与。
    • 能人效应:强化核心社员(如理事长)的示范作用,优化信任机制。
    • 激励相容:设计差异化分红制度(如多次返还),同时建立监督机制防止“隧道行为”(Tunneling Behavior)。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首次将几何平均数与离散度结合,量化异质性的多层次特征。
2. 案例典型性:国家级贫困县的合作社样本,为乡村振兴中异质性治理提供实证依据。
3. 政策启示:提出“激励相容”机制,平衡效率与公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发现
- 社员收入虽未纳入指标,但实证显示其与人力资源、社会资本高度相关(如高学历社员收入更高),建议后续研究补充收入维度。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