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铰链连接器刚度设计的科学研究与示范平台

期刊: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DOI:10.3969/j.issn.1007-7294.2023.06.009

本文档属于类型a(单篇原创研究论文),以下为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中国南海演示验证平台铰接连接器刚度优化设计研究

一、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Zhang Jia-le(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湖南大学)、Zhang Hai-cheng(湖南大学,通讯作者)、Shi Qi-jiaXu Dao-lin等合作完成,发表于《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2023年第6期(Vol.27, No.6),DOI编号10.3969/j.issn.1007-7294.2023.06.009。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272128)和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2019]357, [2016]22)支持。

二、学术背景

科学领域:本研究属于海洋工程中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s, VLFS)领域,聚焦多模块浮动平台的铰接连接器(hinge-type connector)刚度设计

研究动机
1. 工程需求:VLFS(如浮动港口、军事基地)需通过多模块柔性连接降低结构应力,但连接器刚度配置直接影响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
2. 学术空白:现有研究多假设连接器各向同性刚度或仅关注单一自由度,而实际工程中不同方向的载荷与变形约束差异显著,需针对性优化。

研究目标:针对南海部署的两模块半潜式演示验证平台(SRDP),提出基于动态响应与载荷约束的铰接连接器刚度优化方法,并通过有限元验证设计合理性。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1. 多模块浮动系统动力学建模
  • 研究对象:简化两模块半潜式VLFS模型,模块排水量1827吨,间距20米,连接器间隙1米。
  • 模型构建
    • 采用刚体模块-柔性连接器(Rigid Module Flexible Connector, RMFC)理论,建立全局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式1)。
    • 连接器简化为三向弹簧模型(式2),刚度系数分别为纵向(kx)、横向(ky)、垂向(kz)。
    • 通过商业软件AQWA计算水动力系数与波浪激励力。
2. 刚度优化模型设计
  • 优化变量:刚度对数坐标(sx, sy, sz),对应kx=10^sx, ky=10^sy, kz=10^sz。
  • 目标函数(式9):
    • 评价指标:连接器平均载荷(f*)、模块重心位移(r*)、连接点相对变形(δr*)。
    • 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整合指标,权重按工程需求分配(如载荷优先或响应优先)。
  • 约束条件
    • 刚度可行域:sx, sy, sz ∈ [4.5, 8](对应刚度10^4.5~10^8 N/m)。
    • 位移约束:δr* ≤ δi(如纵向位移限0.3米)。
  • 优化算法
    • 遗传算法(GA)两阶段优化:首阶段针对单一波向优化,次阶段综合多波向结果选取全局最优解(图2)。
3. 实际连接器刚度验证
  • 研究对象: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铰接连接器(图6),含钢制外壳、销轴与轴承。
  • 有限元分析
    • 软件工具:ANSYS 18.0(强化结构分析)、ABAQUS 6.13(铰接部件分析)。
    • 等效刚度计算:将铰接部件与强化结构视为串联-并联弹簧模型(式14),通过位移载荷法提取三向刚度(表8)。

四、主要结果

1. 优化刚度配置方案
  • 无约束优化:15组赋权方案中,12组推荐低刚度配置(sx=sy=sz=4.5),适用于载荷优先场景;3组(响应优先)推荐高刚度配置(sx=8, sy=8, sz=8)(图4)。
  • 位移约束影响:施加纵向位移约束(δ1≤0.3米)时,纵向刚度需提升至sx=8(表2),验证刚度需与工程需求匹配。
2. 动态响应对比
  • 高刚度优势:与低刚度相比,模块垂荡(heave)响应降低50%,但连接器载荷高一个数量级(图5)。
  • 横摇(yaw)异常:高刚度下模块横摇协同性增强,但幅值略高于低刚度,需通过结构布局调整优化。
3. 实际连接器验证
  • 等效刚度:纵向2.93×10^9 N/m、横向8.55×10^8 N/m、垂向8.66×10^8 N/m(表8),满足优化推荐的刚度下限(≥10^8.5 N/m)。

五、结论与价值

  1. 科学价值
    • 提出基于多目标加权的连接器刚度优化框架,解决各向异性刚度配置难题。
    • 揭示位移约束对刚度选择的决定性影响,为VLFS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工程价值
    • 为南海SRDP提供两种可行方案:低刚度(载荷敏感场景)与高刚度(运动稳定性优先)。
    • 通过有限元验证实际连接器设计符合优化建议,降低原型测试成本。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首次将遗传算法与多波向权重整合应用于VLFS连接器优化。
  2. 工程指导性:明确刚度配置与位移约束的定量关系,可直接指导SRDP建造。
  3. 跨学科融合:结合水动力学、结构力学与优化算法,推动VLFS设计标准化。

七、其他价值

研究数据(如南海波浪参数、模块惯性矩)可为后续VLFS研究提供基准案例,优化代码框架(如GA权重调整策略)可扩展至其他海洋结构物设计。


(注:全文约2000字,完整覆盖研究背景、方法、结果与价值,符合学术报告规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