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绿色消费利益诉求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

期刊:nankai business review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绿色广告信息类型与利益诉求的匹配效应研究: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孙瑾教授(通讯作者)、山东女子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苗盼副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杨静舒讲师合作完成,发表于《南开管理评论》(Nankai Business Review)2024年第2期(第27卷)。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272033)、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22yja630075)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21dtr050)资助。

二、学术背景
1. 研究领域:该研究属于消费者行为与可持续营销交叉领域,聚焦绿色消费行为驱动机制。
2. 研究动机:尽管公众对绿色消费认可度高(2020年调查显示50%实践率),但存在”知易行难”现象。现有文献对绿色广告中个人利益诉求(egoistic appeals)与社会利益诉求(altruistic appeals)的效果争议较大:部分学者认为个人利益(如节约成本)更有效(Peattie, 2010; Luchs等, 2010),另一些研究则支持社会利益(如环保)的驱动作用(Griskevicius等, 2010)。这种分歧提示需要引入调节变量解释。
3. 理论框架:研究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SCM),该模型认为个体在信息模糊时会简化认知为能力(competence)与热情(warmth)两个维度。作者提出:个人利益诉求需匹配能力信息(强调技术、效率),社会利益诉求需匹配热情信息(强调善意、合作),以此提升广告效果。
4. 研究目标
- 验证利益诉求与广告信息类型的交互效应
- 揭示产品质量感知与集体效能感的中介机制
- 探索权力感(power sense)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研究通过2个正式实验和2个预实验完成,采用虚拟品牌控制无关变量:

1. 预实验
- 预实验1(n=60):通过焦点小组和问卷调查筛选刺激物。从10种候选绿色产品中选定新能源汽车(熟悉度5.5/7)和天然洗衣液(6.07/7),因其绿色属性认可度(100% vs 93%)和熟悉度均衡。
- 预实验2(n=30):为刺激物设计虚拟品牌名称(新能源汽车”福瑞”,洗衣液”洁美”),排除真实品牌干扰。

2. 实验1(n=179):交互效应验证
- 设计:2(利益诉求:个人/社会)×2(信息类型:能力/热情)组间实验,刺激物为新能源汽车。
- 操纵示例
- 个人利益-能力信息:”行业领先技术,百公里耗电15度,实力节省每一分钱”
- 社会利益-热情信息:”与您携手让天空更蓝,无污染无油耗”
- 测量
- 操纵检验:6项利益诉求测量(如”广告强调个人利益”1-7分)、Aaker(2010)的信息类型量表
- 因变量:绿色购买意愿量表(α=0.876)
- 数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

3. 实验2(n=368):机制与边界条件
- 设计:2×2×2(利益诉求×信息类型×权力感)组间实验,刺激物为天然洗衣液。
- 权力感操纵:通过角色扮演启动——高权力组担任”小组长”并掌握评分权,低权力组为”成员”。
- 中介变量测量
- 产品质量感知(Miyazaki量表,α=0.947)
- 集体效能感(改编自Edmondson量表,α=0.913)
- 分析方法:PROCESS Model 8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四、主要结果
1. 交互效应验证
- 实验1显示显著交互作用(F=27.424, p<0.05):
- 个人利益诉求下,能力信息比热情信息引发更高购买意愿(M能力=5.44 vs M热情=4.67, p<0.05)
- 社会利益诉求下,热情信息更有效(M热情=5.20 vs M能力=4.56, p<0.05)
- 实验2更换刺激物后结果复现(F=14.186, p<0.05),支持H1。

  1. 中介机制
  • 产品质量感知:仅在个人利益诉求下中介效应显著(95%CI[-0.713,-0.291]),能力信息通过提升质量感知(M能力=5.05 vs M热情=3.67)促进购买,支持H2。
  • 集体效能感:仅在社会利益诉求下中介效应显著(95%CI[0.150,0.516]),热情信息通过增强集体效能感(M热情=5.67 vs M能力=4.26)驱动购买,支持H3。
  1. 权力感调节
    三因素交互显著(F=5.466, p<0.05):
  • 高权力感者:个人利益诉求中能力信息更有效(M能力=5.54 vs M热情=3.91),社会利益诉求下无差异
  • 低权力感者:社会利益诉求中热情信息更有效(M热情=5.00 vs M能力=4.37),个人利益诉求下无差异
    支持H4a/b,表明匹配效应需考虑个体权力状态。

五、结论与价值
1. 理论贡献
- 拓展SCM在绿色消费领域的应用,揭示广告信息匹配的心理机制(质量感知vs集体效能感)
- 提出权力感作为新的边界条件,弥补现有研究对个体差异关注的不足
- 证实绿色产品刻板印象可通过广告人为塑造(如能力信息强化”技术性”)

  1. 实践启示
  • 广告策略:个人利益广告应突出技术参数(如”行业领先技术”),社会利益广告需传递情感联结(如”与您携手环保”)
  • 细分市场:针对高权力群体(如企业高管)强调个人效能,对低权力群体(如学生)激活集体认同
  • 政策建议:环保宣传可差异化设计——社区公告用热情信息,科技产品说明用能力信息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
- 通过虚拟品牌控制外生变量,实验设计严谨
- 首次将集体效能感引入绿色广告研究,开发情境化量表

  1. 发现创新
  • 打破”绿色产品必强调环保”的思维定式,证明个人利益诉求的技术化表达同样有效
  • 揭示权力感对信息处理的深层影响,为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七、局限与展望
1. 未考察真实品牌效应,未来可结合田野实验
2. 样本集中于20-40岁群体,需拓展老年消费者研究
3. 未区分享乐品/实用品差异,后续可比较服务类绿色产品


(报告总字数:约2200字)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