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人工智能采用:桥梁还是障碍?组织支持在员工福祉路径中的调节作用

期刊:KybernetesDOI:10.1108/k-07-2024-1889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组织支持如何缓解AI焦虑并提升员工福祉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Sanam Soomro(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与巴基斯坦Sukkur IBA大学工商管理系)、Mingyue Fan(江苏大学管理学院)、Jan Muhammad Sohu(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与Sukkur IBA大学工商管理系)、Safia Soomro(Sukkur IBA大学教育系)和Sonia Najam Shaikh(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完成。研究发表于期刊 *Kybernetes*,具体发表日期为2024年10月22日。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学与技术管理交叉领域,聚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工作场所的采纳及其对员工福祉(Employee Well-Being, EWB)的影响。研究背景基于两个现实问题:
1. AI快速普及的挑战:尽管80%的大型企业已采用AI技术(Ghosh等,2019),但员工对AI的焦虑(AI Anxiety, AIA)可能导致工作压力、职业不安全感及绩效下降(Bhargava等,2021)。
2. 理论与实证缺口:现有研究多关注AI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而忽视其在中小企业(SMEs)中的实施障碍及员工心理机制。

研究目标包括:
- 验证管理能力(Managerial Capability, MC)如何通过AI采纳间接提升员工福祉;
- 分析组织支持(Organizational Support, OS)如何调节AIA与EWB的关系;
- 探索AI采纳在AIA与EWB间的中介作用。

理论框架
研究整合了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s Theory, AET)力场分析模型(Force Field Analysis, FFA)
- AET解释AI采纳作为工作场所事件如何触发员工情绪(如焦虑),进而影响行为与福祉;
- FFA将MC视为推动力,AIA为阻力,OS则通过资源分配平衡两者,促进技术整合。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为巴基斯坦制造业SMEs的324名员工与管理者,样本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取,覆盖不同地区与行业。

  1. 数据收集

    • 工具:基于5点Likert量表的问卷,包含AIA(3题项,Wang等2024量表)、MC(3题项,Chen等2021量表)、AI采纳(4题项,Karaca等2021量表)、EWB(5题项,Pradhan和Hati 2022量表)及OS(4题项,Shanock和Eisenberger 2006量表)。
    • 流程:2023年3月至6月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9.6%(398份),剔除无效数据后剩余324份样本。
  2. 数据分析

    • 统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通过Smart PLS 4.1.0.3软件分析。
    • 验证性分析
      • 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值(0.777–0.921)和组合信度(CR>0.7)表明量表可靠;平均变异抽取量(AVE>0.5)证实收敛效度。
      • 区分效度:HTMT比率(<0.9)与Fornell-Larcker准则验证构念独立性。
    • 模型检验:通过VIF值(1.56–2.16)排除多重共线性,SRMR(0.057)和NFI(0.855)显示模型拟合良好。

主要结果
1. 直接效应
- AIA显著抑制AI采纳(β=0.35, p<0.01):高焦虑员工更抗拒技术变革,支持H1a。
- MC正向驱动AI采纳(β=0.45, p<0.01)与EWB(β=0.40, p<0.01):管理者能力通过明确目标与资源分配促进技术落地(H2a、H2b)。
- AI采纳提升EWB(β=0.40, p<0.01):技术应用减少重复劳动,增强工作意义感(H3)。

  1. 中介与调节效应
    • AI采纳部分中介AIA与EWB的关系(β=0.30, p<0.05):技术实施缓解焦虑的负面影响(H4a)。
    • OS显著调节AIA与EWB(β=-0.12, p<0.01):高支持环境下,焦虑对福祉的损害降低(H5a);同时强化MC对EWB的促进作用(β=0.13, p<0.01, H5b)。

结论与价值
1. 理论贡献
- 首次将AET与FFA结合,揭示AI采纳中的情绪动力学与组织力场互动机制;
- 填补了新兴经济体SMEs背景下AI焦虑研究的实证空白。

  1. 实践意义
    • 管理者行动建议:需通过透明沟通、技能培训(如AI操作课程)及心理支持(如压力管理项目)降低员工焦虑;
    • 政策启示:政府应推动终身学习计划,助力劳动力适应技术变革。

研究亮点
- 方法创新:采用PLS-SEM处理小样本复杂模型,验证中介与调节效应的协同作用;
- 情境特殊性:聚焦巴基斯坦SMEs,揭示资源受限组织中AI整合的独特挑战;
- 跨文化视角:提出“组织支持”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缓冲作用更强。

其他发现
研究指出AI可能引发“变革疲劳”(Change Fatigue),建议企业分阶段实施技术升级,避免员工因频繁适应新工具而倦怠。此外,未来需探索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替代技术对员工心理的差异化影响。


此报告全面呈现了研究的学术逻辑与实践意义,为后续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