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RIS辅助的无人机通信方案对抗主动干扰和被动窃听

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DOI:10.1109/tits.2024.3417932

基于RIS辅助的无人机安全通信方案研究:抗主动干扰与被动窃听的综合优化

一、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文由Yixin Shang(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Yuyang Peng(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IEEE高级会员)、Runlong Ye(澳门科技大学)及Juho Lee(三星电子研究院,IEEE Fellow)共同完成,发表于2024年11月的《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第25卷第11期)。研究获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0108/2020/A3、0079/2023/ITP2)支持。


二、学术背景与研究目标
科学领域:本研究属于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 PLS)领域,聚焦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通信中的抗干扰与抗窃听技术。
研究动机:无人机因其灵活的部署能力和强视距(Line-of-Sight, LOS)信道特性,易受恶意干扰器(Jammer)和窃听者(Eavesdropper)攻击。传统加密技术面临解密技术进步的安全威胁,而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通过动态重构无线传播环境,为提升安全通信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目标:提出一种RIS辅助的无人机上行链路安全通信方案,通过联合优化地面用户发射功率、RIS相位偏移及无人机轨迹,最大化系统平均保密速率(Average Secrecy Rate, ASR),以应对主动干扰和被动窃听的双重威胁。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
1. 系统建模与问题构建
- 场景设计:如图1所示,地面用户通过RIS反射信道向无人机发送机密信息,同时存在一个干扰器和一个窃听者。
- 信道模型
- 合法信道:包含用户-无人机直射链路和用户-RIS-无人机反射链路。
- 窃听信道:用户-窃听者直射链路和用户-RIS-窃听者反射链路。
- 干扰信道:干扰器-无人机直射链路和干扰器-RIS-无人机反射链路。
- 优化问题(P1):最大化ASR,约束条件包括RIS相位偏移范围、无人机轨迹连续性及用户功率限制。

2. 问题分解与求解
由于问题(P1)的非凸性和变量耦合,研究采用交替优化(Alternative Optimization, AO)框架,将原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
- 子问题1(P2):发射功率优化
- 方法:在固定RIS相位和无人机轨迹下,利用连续凸近似(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 SCA)将非凸目标函数转化为凸问题,通过CVX工具求解。
- 子问题2(P3):RIS相位优化
- 挑战:相位偏移的模约束导致非凸性。
- 方法:引入半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 SDR)和高斯随机化(Gaussian Randomization)处理秩一约束,结合SCA逼近目标函数。
- 子问题3(P6):无人机轨迹优化
- 方法: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和SCA技术,将非凸距离项转化为线性形式,迭代优化无人机位置以避开干扰器并接近用户。

3. 算法流程(Algorithm 1)
- 初始化:设定初始相位、功率、轨迹及收敛阈值ϵ。
- 迭代优化:依次求解P2、P5、P9,更新变量直至ASR收敛。
- 复杂度分析:算法整体复杂度为多项式级别,主要来自SDR和SCA的多次迭代。


四、主要研究结果
1. 仿真验证
- 收敛性:如图2所示,算法在7次迭代内收敛,且ASR随无人机飞行时间(T)增加显著提升(T=65s时最优)。
- RIS性能增益:图4显示,RIS单元数增至14时,ASR超越无RIS基准方案,验证RIS通过优化反射链路增强合法信号、抑制干扰的作用。
- 抗干扰能力:图5表明,即使干扰功率增至30mW,优化后的方案仍能通过动态调整功率和轨迹维持较高ASR。

2. 无人机轨迹分析
- 避干扰策略:如图3所示,无人机在飞行中主动远离干扰器(如T=58s时绕行),同时尽可能悬停于用户上空以最大化信道增益。
- 功率分配:图7-8显示,无人机接近干扰器时降低发射功率以减少信息泄露,接近用户时提升功率以增强保密速率。


五、研究结论与价值
科学价值
1. 理论创新:提出首个联合优化RIS相位、功率与无人机轨迹的三变量抗干扰-窃听框架,为非凸问题求解提供新思路。
2. 技术贡献:开发基于AO-SCA-SDR的高效算法,解决复杂耦合约束下的ASR最大化问题。
应用价值:为未来6G网络中RIS辅助的无人机安全通信(如应急救灾、军事侦察)提供实用化设计指南。


六、研究亮点
1. 多威胁应对:首次在RIS-UAV系统中同时对抗主动干扰和被动窃听,扩展了物理层安全的研究边界。
2. 动态优化:通过实时调整无人机轨迹与RIS反射模式,实现环境自适应的安全传输。
3. 性能突破:仿真显示ASR较基线方案提升超过200%(T=65s,RIS单元=14),显著优于固定RIS或无RIS方案。


七、其他发现
- RIS部署意义:研究表明,RIS单元数需达到阈值(如14个)才能抵消其引入的额外窃听风险(图4)。
- 能量效率权衡:长飞行时间(T=65s)虽提高ASR,但需考虑无人机续航限制,未来可结合能量收集技术进一步优化。

(注:全文引用文献42篇,涵盖UAV通信、RIS技术及物理层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