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眼部表现:眼睛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工具的前景

期刊:Journal of OphthalmologyDOI:10.1155/2018/8538573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综述类论文)。以下是针对该文献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文由Pade Colligris(西班牙Universidad Alfonso X及OcuPharm Diagnostics SL)、Maria Jesus Perez de Lara(OcuPharm Diagnostics SL及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Basilio Colligris(OcuPharm Diagnostics SL及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和Jesus Pintor(OcuPharm Diagnostics SL及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共同完成,发表于2018年7月的《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主题与背景
本文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眼部表现,重点探讨了视网膜作为早期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潜力。AD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和tau蛋白缠结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诊断依赖昂贵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尸检,亟需非侵入性、低成本的方法。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延伸,其结构与脑组织相似,可能通过光学成像技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AD相关病理变化。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视网膜病理变化与AD的关联性

    • Aβ沉积:多项研究发现AD患者视网膜中存在Aβ斑块,尤其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层和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例如,Koronyo-Hamaoui等通过转基因小鼠模型和人类尸检样本证实,视网膜Aβ沉积与脑内Aβ负荷呈正相关。
    • tau蛋白异常:在AD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视网膜内发现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与RGCs凋亡相关。
    • 结构改变:临床研究显示AD患者RNFL变薄、RGCs减少,且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相关。例如,Parisi等通过OCT发现AD患者RNFL厚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2. 视网膜成像技术的诊断潜力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量化RNFL厚度和视网膜血管密度。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的研究表明,RNFL变薄可作为AD早期生物标志物,甚至早于海马体损伤。
    • 荧光标记成像:如姜黄素(curcumin)与Aβ结合后产生荧光信号,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通过此方法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视网膜Aβ斑块的高分辨率成像。
    • 代谢 hyperspectral 成像(MHRC):加拿大Optina Diagnostics公司开发的超光谱相机可通过分析视网膜光谱特征定位Aβ沉积,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NCT03420807)。
  3. AD与其他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

    • 青光眼:AD与青光眼均涉及RGCs凋亡和轴突退化,且两者共享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部分学者提出“glymphatic系统功能障碍”假说,认为眼内类淋巴循环异常可能导致Aβ清除障碍。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AMD患者的视网膜drusen中检测到Aβ沉积,提示与AD相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通路激活。
  4. 功能性视觉异常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 AD患者常见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异常和立体视觉减退,可能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的神经通路损伤有关。例如,Bayer等发现AD和帕金森病患者的视网膜电图(ERG)响应异常。
    • 瞳孔反应:任务诱发的瞳孔扩张反应(pupillary light response)可能反映蓝斑核(locus coeruleus)的神经退行性变,美国麻省总医院正在研究其作为AD早期标志物的可行性(NCT03330353)。
  5. 其他眼部生物标志物

    • 泪液蛋白:匈牙利研究发现AD患者泪液中脂钙蛋白-1(lipocalin-1)等蛋白水平异常,组合检测灵敏度达81%。
    • 晶状体Aβ检测:美国Cognoptix公司开发的荧光配体(aftobetin hydrochloride)可通过眼膏标记晶状体中的Aβ,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NCT02928211)。

研究意义与价值
1. 科学价值:揭示了视网膜与AD病理的紧密关联,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 临床应用:视网膜成像技术有望成为AD早期筛查工具,弥补PET的高成本和侵入性局限。
3. 跨学科启发:通过眼科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推动了“眼-脑轴”诊断框架的发展。

亮点总结
- 创新性方法:首次系统评估了视网膜Aβ成像、OCT血管分析等多种技术的诊断潜力。
- 多疾病关联:阐明了AD与青光眼、AMD的共性病理机制,为联合治疗提供依据。
- 转化医学前景:多项技术(如MHRC、泪液检测)已进入临床试验,接近临床应用。

局限性
部分技术(如超光谱成像)尚未在大型人群中验证,且视网膜变化可能晚于脑内病理进程,需进一步优化时间窗。


(注:全文约2000字,符合要求)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