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心力衰竭在社区中的诊断——谁、如何及何时?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的临床共识声明

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DOI:10.1002/ejhf.2946

本文档属于类型b,即科学论文,但并非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以下是对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本文由Kieran F. Docherty、Carolyn S.P. Lam、Amina Rakisheva、Andrew J.S. Coats、Trisha Greenhalgh、Marco Metra、Mark C. Petrie和Giuseppe M.C. Rosano共同撰写。这些作者分别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心脏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和意大利罗马圣拉斐尔医院。

发表时间及期刊:本文于2023年7月17日在线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期刊上,DOI为10.1002/ejhf.2946。

主题:本文的主题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在社区中的诊断问题,特别是针对全科医生和非心脏专科医生,提供了一个诊断框架,帮助他们在社区中识别、调查和分层管理可能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

主要观点

  1. 心力衰竭的诊断挑战:心力衰竭的诊断常常被延误,主要原因在于其症状和体征的非特异性。尽管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浓度的测量在筛查心力衰竭中至关重要,但这一工具在社区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旨在为全科医生和非心脏专科医生提供一个诊断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管理心力衰竭患者。

  2.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全球约有64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其患病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生存率的提高以及其他合并症的增加而上升。早期诊断和实施疾病修饰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3. 心力衰竭的分类: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心力衰竭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每种类型的心力衰竭需要不同的诊断和管理策略。

  4. 心力衰竭的诊断工具: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的工具,包括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 ECG)、胸部X光、利钠肽浓度测量和点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特别是利钠肽浓度的测量在诊断心力衰竭中具有高度敏感性,尤其是在社区环境中。

  5. 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本文还讨论了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高血压(hypertension)、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糖尿病(diabetes)、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肥胖(obesity)患者。对于这些人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6. 心力衰竭的转诊时机:本文提出了何时将疑似或确诊的心力衰竭患者转诊给专科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在诊断不确定、患者症状恶化或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时,应及时转诊。

  7. 未来的筛查策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通过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和心电图等工具,开发出更高效的心力衰竭筛查算法。

论据支持

  • 诊断挑战:文献引用显示,约40%首次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在过去的5年内曾因至少一种心力衰竭症状就诊于全科医生,但未被诊断出心力衰竭。

  • 流行病学:根据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的指南,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心肌梗死生存率的提高。

  • 分类与诊断工具:2021年ESC指南和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指南均强调了利钠肽浓度测量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诊断阈值。

  • 高危人群:Framingham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是正常血压患者的两到三倍。

  • 转诊时机:本文提出的“REFER”转诊框架(Risk markers, Elevated natriuretic peptides, Further work-up needed, Etiology uncertain, Response inadequate)为全科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转诊标准。

意义与价值:本文为全科医生和非心脏专科医生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心力衰竭诊断框架,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分层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利钠肽浓度测量和其他诊断工具,本文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此外,本文还展望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心力衰竭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