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研究。以下是根据文档内容生成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Niansong Ye、Hu Long、Songsong Zhu、Yunqiang Yang、Wenli Lai和Jing Hu,他们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正颌外科和正畸科。该研究发表于2015年的《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期刊。
学术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颅颌面外科(craniofacial/maxillofacial surgery),具体聚焦于下颌角截骨术(mandibular angle ostectomy, MAO)。MAO是一种通过口腔内切口矫正突出下颌角的常见手术,广泛应用于东亚地区,尤其是女性患者,因为她们通常认为突出的下颌角影响面部美观。然而,MAO手术中由于视野受限,可能导致并发症或手术效果不佳,如髁突骨折、下牙槽神经损伤、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面部不对称以及第二下颌角的形成。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精确、安全地执行MAO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引导的手术模板(computer image-guided surgical template)来提高MAO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研究流程
本研究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 获取三维模型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并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分割。通过该软件生成包括下牙槽神经和面部软组织在内的下颌骨三维模型,模型以STL格式导出并导入Freeform软件进行手术模拟和模板设计。
2. 手术模拟与模板创建
在Freeform软件中,下颌骨和面部软组织模型分别设置为70%和10%的透明度,以清晰显示下牙槽神经和骨骼结构。根据以下标准设计MAO的截骨线:
- 新的下颌角点(gonion, Go’)应位于耳垂下方2.5±0.5 cm处,并位于下颌平面角(mandibular plane angle, MP)的正常范围内(FH-MP=31.1°±5.6°)。
- 截骨线应位于下颌管下方,其后端不应高于咬合平面,前端可延伸至颏部区域,以确保截骨线的自然平滑。
通过软件模拟截骨,并根据截骨线设计2.5毫米厚的模板。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3D打印)制作,材料为聚丙烯。
3. 手术操作
所有患者均通过口腔内切口进行双侧MAO。手术中,外科医生将模板固定于下颌角外侧表面,并沿模板上缘使用摆动锯或往复锯进行截骨。
4. 术后评估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SigmaPlot软件拟合三维曲线函数,计算模拟下颌轮廓与术后下颌轮廓之间的最大壳间偏差(maximal shell-to-shell deviations),并通过SPSS软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以评估模拟与术后结果的一致性。
主要结果
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容效果表示满意。模拟与术后下颌角的ICC分别为:右侧0.958±0.011,左侧0.965±0.014,左右侧术后结果的ICC为0.964±0.013。模拟与术后下颌角的最大壳间偏差分别为右侧2.02±0.32毫米和左侧1.97±0.41毫米。这些结果表明,计算机图像引导的手术模板能够显著提高MAO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和3D打印技术的新型MAO手术模板,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进行术前规划,并在手术中实现更精确、安全的操作。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效果,还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方法:首次将计算机图像引导的手术模板应用于MAO,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2. 高精度结果:通过三维模拟和术后评估,证实了该方法在手术效果上的一致性。
3. 临床应用价值:为下颌角整形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本研究还强调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对面部美观的不同认知,指出东亚女性更倾向于追求椭圆形和纤细的面部轮廓。此外,研究还讨论了MAO手术中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避免下牙槽神经损伤,并确保术后下颌角的自然形态和对称性。
这篇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和意义,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