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多尺度生成对抗网络的有限场地特定钻孔日志与不同场地地球物理数据融合的三维地下地质建模

期刊: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DOI:10.1061/jggefk.gteng-13369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1. 研究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Borui Lyu(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Yu Wang(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通讯作者)等7位作者合作完成,发表于ASCE旗下期刊《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25年第8期(DOI: 10.1061/jggefk.gteng-13369)。研究团队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GEO)。


2.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与背景

研究聚焦于三维(3D)地下地质建模,属于岩土工程与机器学习交叉领域。传统建模依赖钻孔数据(borehole logs),但实际工程中钻孔数据稀疏且成本高昂;而地球物理数据(geophysical data)虽覆盖范围广,却因解释复杂且与钻孔数据来源不同,难以直接整合。

研究动机与目标

针对以下问题:
- 如何利用不同地点的地球物理数据补充目标场地的稀疏钻孔数据?
- 如何解决钻孔数据不完整(如部分深度缺失)的挑战?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生成对抗网络(Multiscal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MS-GAN)的数据驱动方法,实现跨场地数据融合,并量化建模不确定性。


3.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流程

(1)数据准备与验证
- 研究对象:香港大屿山东涌填海工程(TCE site)与顺朗路(SL site)两个相邻场地,地质条件相似。
- 钻孔数据:TCE场地25个钻孔(部分不完整),SL场地钻孔用于验证地球物理数据。
- 地球物理数据:SL场地通过地震反射和磁力勘测获取,解译为4个地层界面(海床、海相沉积层基底、冲积层基底、III级岩石顶面)。
- 数据验证:通过SL场地钻孔与地球物理解译地层的标高差异分析,确认地球物理数据可作为可靠先验知识(训练图像)。

(2)MS-GAN算法框架
- 核心改进
- 多尺度迭代生成:从粗到细逐步生成3D模型。第1尺度以稀疏钻孔为输入,生成预测钻孔;后续尺度结合前序结果迭代优化。
- 不规则钻孔处理:设计3×3子模板(subtemplate),利用邻近完整钻孔数据填补缺失部分(图9)。
- 训练流程
1. 从地球物理数据构建3D训练图像(28×30×81体素,分辨率10m×5m×0.5m)。
2. 通过5×5矩形模板提取地层模式,训练GAN模型生成预测钻孔。
3. 结合不确定性量化(公式1:分散度Dispersion计算)评估模型置信度。

(3)案例验证
- 输入设置:将TCE场地钻孔分为输入钻孔(5~24个)和测试钻孔,评估不同数据量下的模型精度(公式2:准确率计算)。
- 计算平台:Intel Core i9-13900KF CPU与NVIDIA RTX 4090 GPU,单次生成耗时约5分钟。


4. 主要结果

(1)模型精度与不确定性

  • 典型场景(10个输入钻孔)
    • 整体准确率:测试钻孔对比显示平均准确率达90%(图13)。
    • 地层分布:模型成功复现海相沉积层(水平分布)与风化岩/基岩(复杂界面)的空间模式(图12)。
    • 不确定性:地层边界处分散度较高(图11c-d),与钻孔数据缺失区域一致。

(2)输入数据敏感性

  • 钻孔数量影响(图15):
    • 输入钻孔从24个减至5个时,中位准确率仍高于80%。
    • 仅需2.8%的3D空间数据即可生成高分辨率模型。

(3)跨场地数据融合有效性

  • SL场地的地球物理数据成功辅助TCE场地建模,证明相似地质条件下数据迁移的可行性。

5. 结论与价值

科学价值

  • 方法创新:首次将MS-GAN应用于跨场地地质数据融合,解决钻孔稀疏与不完整问题。
  • 理论贡献:提出“先验地质知识(3D训练图像)+数据驱动”的混合建模框架,为岩土不确定性量化提供新工具。

应用价值

  • 工程实践:可降低钻孔成本,加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如填海工程、隧道设计)。
  • 扩展性:方法适用于其他需整合多源地质数据的场景(如矿产勘探)。

6. 研究亮点

  1. 跨场地数据融合:首次实现地球物理数据与钻孔数据的跨场地协同建模。
  2. 算法增强:改进MS-GAN处理不完整钻孔的能力,提升工程适用性。
  3. 高分辨率与低数据需求:仅需少量钻孔即可生成米级分辨率模型。

7. 其他价值

  • 数据共享:研究数据可通过通讯作者合理获取,促进同行验证。
  • 政策支持: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研资局(RGC Project 11207724)资助,体现政府-学界合作优势。

(报告字数:约2000字)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