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从脑到眼的运输导致视网膜退化的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Qiuchen Cao(曹秋晨)等学者主导,合作单位包括南京医科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美国贝勒医学院眼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转化神经医学中心等。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EM)2024年第221卷第11期,标题为“Transport of β-amyloid from brain to eye causes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学术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病理变化不仅局限于大脑,还涉及肝脏、肾脏等其他器官。AD患者常伴随视觉功能障碍,如瞳孔反应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等,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AD患者视网膜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但Aβ的来源及其对视网膜损伤的具体机制仍待阐明。
本研究聚焦于“脑-眼”通路,提出假说:大脑中的Aβ可能通过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沿视神经运输至眼部,导致视网膜退化。研究团队利用AD患者尸检样本和5×FAD转基因小鼠模型,结合多种示踪技术,揭示了Aβ的运输路径及其分子机制,并探讨了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流程与方法
样本与模型
- 人类样本: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眼球及脑组织(样本量:AD患者3例,对照3例)。
- 动物模型:10月龄5×FAD小鼠(模拟AD病理)和野生型(WT)小鼠,AQP4基因敲除(KO)小鼠。
Aβ沉积检测
- 免疫荧光染色:使用6E10抗体标记Aβ,结合血管标志物(laminin、IB4)和淋巴标志物(LYVE1、PROX1),观察Aβ在视网膜、视神经及眼周淋巴管中的分布。
- 3D重建: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Aβ沉积位置进行三维定位,明确其与血管和淋巴管的空间关系。
示踪实验
- 脑脊液示踪:向小鼠小脑延髓池(cisterna magna, CM)注射伊文思蓝(Evans Blue)和荧光标记的Aβ1-42,动态观察示踪剂从脑到眼的运输路径(时间点:10、30、60分钟及3、7、15天)。
- 磁共振成像(MRI):注射钆喷酸(Gd-DTPA)后,通过MRI追踪示踪剂在视神经中的扩散。
功能与病理分析
- 视觉功能测试:通过光暗箱实验(light-dark box)和视动反应(optomotor response)评估小鼠视力。
- 视网膜厚度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HE染色分析视网膜结构变化。
- 单细胞RNA测序:分析5×FAD小鼠视网膜中APP(淀粉样前体蛋白)和PSEN1(早老素1)的表达模式。
AQP4机制研究
- 极性分析:通过免疫荧光量化AQP4在血管周围与实质中的分布差异,评估其极性状态。
- 清除功能验证:比较WT与AQP4 KO小鼠中Aβ的清除效率。
主要结果
Aβ在眼部的沉积特征
- AD患者和5×FAD小鼠的视网膜、视神经血管周围及眼周淋巴管中均检测到Aβ沉积,且与血管共定位(图1-2)。
- 3D重建显示Aβ主要分布于动脉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 PVS),静脉中较少(图2K)。
脑-眼运输路径的证实
- 示踪实验表明,Aβ通过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 SAS)和视神经轴突间隙运输至视网膜(图5-6)。
- 注射后60分钟,Aβ可沿视网膜血管扩散至全视网膜(图5N)。
AQP4的关键作用
- AQP4敲除小鼠的Aβ运输速度显著降低,且视网膜中Aβ清除延迟(图8)。
- AD患者和5×FAD小鼠的AQP4极性紊乱,导致血管周围Aβ滞留(图9)。
视网膜功能损伤
- 5×FAD小鼠表现为视网膜变薄、光感受器细胞退化及视觉行为异常(图3, 7)。
- 脑源性Aβ注射7天后,小鼠出现视力下降,15天后视网膜厚度显著减少(图7D-F)。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D中脑源性Aβ通过“脑-眼”通路导致视网膜退化的机制:
1. 科学价值:明确了Aβ的跨器官运输路径,为AD的全身性病理提供了新证据。
2. 应用价值:视网膜Aβ沉积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AQP4调控可能成为治疗靶点。
3. 理论创新:提出“眼glymphatic系统”(ocular glymphatic system)的概念,类比脑glymphatic系统,拓展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范式。
研究亮点
- 多模态技术整合:结合示踪实验、MRI、单细胞测序,全面解析Aβ运输的动态过程。
- 跨物种验证:人类样本与小鼠模型结果高度一致,增强结论可靠性。
- AQP4的极性机制:首次发现AQP4极性紊乱是AD视网膜Aβ沉积的核心因素。
局限性:人类样本量较小,需扩大队列验证;AQP4调控的具体信号通路待进一步探索。
(注:原文中图表及补充数据可参考JEM官网DOI:10.1084/jem.2024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