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一种基于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的水凝胶用于深度烧伤愈合

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DOI:10.1016/j.cej.2024.155552

基于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的水凝胶在深度烧伤愈合中展现出强粘附性、按需分离和自修复性能的研究报告

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Mengya Li、Haofan Qu等共同完成,通讯作者为Shengchang Lu、Yang Wu、Zhanhui Yuan和Hui Wu。合作单位包括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材料与包装工程学院及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2024年9月12日在线发表,卷498,文章编号155552。


学术背景
烧伤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之一,每年约18万人死于烧伤。传统敷料在湿润环境维持、粘附性和按需移除等方面存在局限,易导致二次损伤或感染。水凝胶因其高含水率(与细胞外基质相似)和生物相容性成为理想敷料候选,但现有材料普遍缺乏动态粘附与可控分离能力。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的复合水凝胶,通过希夫碱(Schiff-base)反应构建动态交联网络,实现强组织粘附、自修复和按需分离功能,以促进深度烧伤愈合。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材料合成与表征
- 氧化羧甲基纤维素(DCMC)制备:以高碘酸钠氧化CMC,引入醛基(含量3.71±0.04 mmol/g),通过FTIR和核磁共振(¹H NMR)验证结构,特征峰1735 cm⁻¹(醛基)和5.0–5.4 ppm(半缩醛质子)确认成功氧化。
- 多巴胺修饰羧甲基壳聚糖(CS-DA)合成:通过酰胺化反应将多巴胺(DOPA)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CMCS)上,紫外光谱(UV-Vis)280 nm处吸收峰证实酚羟基引入,最高接枝量为0.48±0.03 mmol/g。粘附测试显示,CS-DA对猪皮粘附强度达114.5±3.1 kPa。

  1. 水凝胶构建与性能测试

    • 动态交联:DCMC的醛基与CS-DA的氨基通过希夫碱反应形成可逆共价键,赋予水凝胶自修复能力(室温下24分钟裂纹完全愈合)。流变学测试显示储能模量(G′)最高达1007.65 Pa(CS-DA与DCMC质量比3.5:1)。
    • 功能验证
      • 按需分离:12%甘氨酸溶液破坏希夫碱平衡,35分钟内完全溶解水凝胶,实现无痛移除。
      • 粘附性能:猪皮搭接实验显示粘附强度27.3±1.4 kPa,可持续10小时以上。
      • 细胞相容性:NIH 3T3细胞培养3天后存活率97.4%,Calcein-AM/PI双染色证实无毒性。
  2. 动物实验

    • 烧伤模型:SD大鼠背部制造直径1.2 cm的深度烧伤,分为对照组(无处理)、纱布组和水凝胶组。
    • 疗效评估:第15天时,水凝胶组愈合率95.1±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6±3.5%)。H&E染色显示表皮厚度(51.52±16.97 μm)接近正常皮肤,Masson染色显示胶原沉积量(45.9±2.6%)高于纱布组(43.5±1.8%)。

主要结果与逻辑关联
1. 动态网络设计:希夫碱反应赋予水凝胶自修复和可控降解性,流变学数据(G′>G″)证实其凝胶稳定性,支撑后续粘附与分离功能。
2. 多巴胺增强粘附:CS-DA中酚羟基通过氢键、π-π堆积与组织表面相互作用,粘附强度数据(27.3 kPa)为烧伤敷料提供可靠固定。
3. 动物实验验证:高愈合率与胶原沉积结果证实水凝胶通过维持湿润环境、吸收渗出液和促进上皮再生加速创伤修复。


结论与价值
1. 科学价值:首次将DCMC与CS-DA通过动态共价键结合,解决了传统水凝胶粘附不可控的难题,为生物医用材料设计提供新策略。
2. 应用价值:该水凝胶兼具注射成型(适应不规则创面)、快速止血(猪皮实验)和抗感染(细胞实验)功能,可转化为临床烧伤敷料。


研究亮点
1. 多功能集成:单一材料同时实现粘附、自修复、按需分离和促愈合,性能优于同类产品(如CMC/DACNC水凝胶无粘附性,DCMC-DA/PAA粘附强度仅2.95 kPa)。
2. 动态化学调控:通过氨基酸溶液触发希夫碱键断裂,避免机械移除导致的二次损伤,方法新颖且临床适用性强。
3. 绿色合成:全程无需有毒交联剂,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标准。

其他价值
研究还发现水凝胶的孔隙结构(SEM显示孔径随CS-DA增加而减小)影响溶胀率(24.88),为后续材料优化提供参数依据。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