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自供电β-Ga₂O₃:Si/p-GaN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越南科学技术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Thi Kim Oanh Vu(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Hai Bui Van等合作者,与韩国汉阳大学的Eun Kyu Kim(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共同完成,发表于2025年3月的期刊《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卷193,文章编号109479)。
学术背景
紫外(UV)光电探测器在环境监测、军事追踪、光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传统光电探测器需外接电源,而自供电(self-powered)器件可摆脱这一限制,适用于远程或能源受限环境。然而,现有材料如Si(窄带隙需滤光片)、AlGaN(外延质量差)、钙钛矿(稳定性不足)等存在局限性。β-Ga₂O₃因其宽带隙(4.9 eV)、高热稳定性及低成本成为理想候选材料,但p型Ga₂O₃制备困难。本研究通过构建β-Ga₂O₃:Si/p-GaN异质结,结合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优化氧压参数,实现了高性能自供电深紫外(DUV)探测器。
研究流程
材料制备
表征与分析
器件制备与测试
主要结果
1. 氧压对性能的影响:
- 低氧压(5 mTorr)下,适度的氧空位和Si掺杂浓度平衡了载流子分离效率与暗电流抑制,S2表现出最高响应度。
- 高氧压(≥20 mTorr)导致SiO₂形成增多,耗尽层变宽,光电流下降,但暗电流进一步降低(S5暗电流仅0.05 nA)。
能带机制:
响应速度:
结论与价值
本研究通过精确调控氧压,制备出高性能自供电紫外探测器,S2器件在0 V偏压下兼具高响应度与低噪声。科学价值在于揭示了氧空位与Si掺杂对Ga₂O₃/p-GaN异质结性能的协同调控机制;应用价值为开发低功耗紫外探测系统(如环境监测、光通信)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亮点
1. 创新方法:首次将PLD氧压控制与Si掺杂结合,优化Ga₂O₃薄膜质量。
2. 性能突破:S2器件的探测率优于多数同类自供电探测器(如文献报道的SnO₂/Si器件208 mA/W)。
3. 机制阐释:通过XPS和能带分析,明确了氧压-氧空位-器件性能的定量关系。
其他价值
该研究为后续开发太阳能盲紫外探测器(solar-blind photodetectors)提供了工艺参考,并可通过能带工程进一步优化异质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