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一种快速鉴定和检测溶藻弧菌在不同感染模型中的创新方法

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DOI:10.3389/fmicb.2016.00651

类型a:

Fu等人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关于快速检测溶藻弧菌的创新方法研究

1. 研究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Kaifei Fu、Jun Li、Yuxiao Wang、Jianfei Liu、He Yan、Lei Shi和Lijun Zhou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海军总医院中心实验室、青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以及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所。该研究于2016年5月6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上,文章标题为《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in different infection models》。

2. 研究背景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海洋致病菌,可导致人类严重的食物中毒及致命性肠道外感染,如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菌血症、败血症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如生化鉴定和PCR)存在耗时长(2-3天)、特异性低或操作复杂等问题,亟需开发一种快速、准确且适用于现场检测的技术。

本研究旨在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溶藻弧菌的方法,以缩短检测时间(20-60分钟),并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选择溶藻弧菌的toxR基因作为靶标,因其在弧菌属中具有高度变异性,可作为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

3.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多个步骤,包括菌株收集、LAMP引物设计、DNA提取、实时LAMP反应优化、感染模型验证及数据分析。

(1)菌株收集与预处理
共收集105株海洋细菌,包括92株从中国东南沿海分离的菌株、6株来自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海产品样本菌株,以及标准菌株(如V. alginolyticus ATCC 17749)。所有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并通过单菌落纯化培养。

(2)LAMP引物设计
基于toxR基因序列(GenBank: JF930593.1),使用LAMP Designer 1.13软件设计3对引物(F3/B3、FIP/BIP、FLP/BLP),覆盖靶基因的8个特异性区域。引物序列通过实验验证其效率和特异性。

(3)DNA提取与LAMP反应优化
采用两种商业DNA提取试剂盒(Tianamp Bacteria DNA Kit和Tianamp Blood DNA Kit)分别从细菌培养物和感染小鼠血液中提取DNA。LAMP反应体系包含Bst WarmStart DNA聚合酶、SYTO-9荧光染料及优化浓度的引物和缓冲液。反应在63°C下进行30分钟,通过ESE Quant管式扫描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仪(Bio-Rad)监测扩增曲线。

(4)感染模型验证
- 小鼠感染模型:将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注射溶藻弧菌、其他弧菌(如V. parahaemolyticus)或PBS对照。感染16小时后采集血液,提取DNA进行LAMP检测。
- 海产品污染模拟:在扇贝碱性蛋白胨水中梯度添加溶藻弧菌(10³–10⁵ CFU/mL),验证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5)16S rDNA测序验证
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目标基因并测序,比对NCBI数据库以确认菌株身份,验证LAMP结果的准确性。

4. 主要结果
- 灵敏度:LAMP方法在ESE Quant和qPCR平台下的检测限均为10² CFU/mL,优于传统PCR(通常需10⁴–10⁵ CFU/mL)。
- 特异性:仅溶藻弧菌(92株)显示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其他弧菌(如V. parahaemolyticus)和非弧菌(如大肠杆菌)均为阴性。
- 感染模型检测:成功从小鼠血液和污染扇贝样本中检出溶藻弧菌,验证了方法的实际应用潜力。

5. 研究结论与价值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LAMP方法具有快速(20-60分钟)、高灵敏度和特异性(100%准确率)的优势,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检测。其科学价值在于:
1. 首次将LAMP技术应用于溶藻弧菌的血液样本直接检测;
2. 为海洋病原体监测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了高效工具;
3. 填补了溶藻弧菌现场实时筛查的技术空白。

6. 研究亮点
- 技术创新:首次以toxR基因为靶标设计LAMP引物,解决了传统方法耗时长的瓶颈。
- 应用广泛性:方法可直接用于复杂样本(如血液、海产品),无需复杂前处理。
- 跨平台兼容性:在便携式ESE Quant和高通量qPCR设备上均表现稳定,适合不同场景。

7. 其他价值
研究还揭示了溶藻弧菌在哺乳动物模型中的感染动态,为后续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此外,该方法可扩展至其他弧菌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多病原体筛查应用前景。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