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Ping Song、Xia Yue、Ying Gu和Tao Yang*(*通讯作者)合作完成,作者单位包括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辽宁省农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Lia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以及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anya)。研究成果发表于期刊《Biosystems Engineering》2022年第220卷(135-145页),在线发表于2022年6月8日。
学术背景
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其种子萌发状态直接影响产量。盐碱(saline-alkali stress)和干旱(drought stress)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可导致减产20%-30%。传统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存在破坏性、耗时等问题,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通过检测氢质子弛豫信号,能够无损、动态地分析种子内部水分状态与分布。本研究旨在利用LF-NMR结合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Error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模型,建立盐碱和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活力的快速预测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流程
1. 实验材料与分组
- 样本:793粒玉米种子(品种:先玉335),分为4类实验:
- LF-NMR光谱测试:117粒(13组×9粒)
- 磁共振成像(MRI):26粒(13组×2粒)
- 标准发芽试验:650粒(13组×50粒)
- 扫描电镜(SEM):12粒(胁迫解除后取样)
- 胁迫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盐碱胁迫(NaHCO₃:NaCl:Na₂CO₃:Na₂SO₄=1:1:1:1,浓度25-175 mmol/L,pH≈9.2)和干旱胁迫(PEG-6000溶液,体积分数2.5%-20%),共12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蒸馏水)。
2. LF-NMR数据采集与分析
- 设备:NMI20-015V-I型核磁共振仪(磁场强度0.5±0.08 T,射频频率21 MHz),采用CPMG脉冲序列(参数:TE=0.25 ms,NS=16,NE=18000)。
- 弛豫谱反演:通过MRI反演软件获取横向弛豫时间(T₂)谱,识别4种水分状态:
- 结合水(Bound water, T₂₁:0.1-10 ms)
- 半结合水(Semi-bound water, T₂₂:10-100 ms)
- 自由水(Free water, T₂₃:100-1000 ms)
- 副峰水(Parabolic water, T₂₄:0.01-1 ms)
- 参数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9个与种子活力显著相关的T₂参数(如T₂a₁、T₂a₂、A₂₂等,|r|≥0.7)。
3. 种子活力指标测定
- 发芽试验:在人工气候箱(27±1°C,湿度80%)中培养8天,每日记录发芽数、胚根和胚芽长度,计算发芽势(Germination energy, GE)、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 GP)和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 GI)。
- 胁迫解除实验:培养8天后转移至清水,观察复苏发芽能力。
4. 电子显微镜分析
- 样本处理:取胁迫组(盐碱175 mmol/L + PEG 20%)和对照组种子,切片冻干后通过场发射电镜(Regulus 8100)观察种子表皮、胚乳和胚的微观结构。
5. BP-ANN模型构建
- 输入层:9个优化后的T₂参数
- 输出层:胁迫等级(无胁迫、轻度、重度)
- 性能:训练集准确率91.30%,预测集准确率92.50%,显著优于未优化参数的模型(75.01%)。
主要结果
水分状态动态变化:
- 盐碱/干旱胁迫抑制种子吸水,表现为结合水(T₂₁)比例升高(p₂₁↑),自由水(T₂₃)信号减弱。
- 副峰水(T₂₄)仅在萌发期出现,其面积与胁迫程度正相关(r=0.814)。
活力指标相关性:
- 半结合水峰值时间(T₂a₂)与发芽指数(GI)呈显著正相关(r=0.885),表明水分流动性是活力关键指标。
微观结构破坏:
- 电镜显示:胁迫组胚乳细胞排列紧密,胚细胞结构崩解,与LF-NMR检测到的吸水能力丧失一致。
模型预测效能:
- BP-ANN模型通过T₂参数可准确区分胁迫等级(R²=0.92,RMSE=0.724),实现小样本大规模预测。
结论与价值
科学价值:
- 首次将LF-NMR与BP-ANN结合用于玉米种子胁迫响应研究,揭示了水分相态与活力的定量关系。
- 提出T₂₂(半结合水)是评估胁迫敏感性的关键参数。
应用价值:
- 为种子质量无损检测提供新方法,可指导盐碱/干旱地区的玉米种植策略。
研究亮点
- 方法创新:开发了基于T₂弛豫谱参数的优化算法,将预测准确率提升17.49%。
- 多尺度验证:结合宏观(发芽率)、介观(LF-NMR)、微观(电镜)数据,全面解析胁迫机制。
- 实际意义:模型可在种子萌发早期(2天内)预测活力,优于传统发芽试验(需8天)。
其他发现
- 胁迫解除后种子无法复苏,表明盐碱/干旱造成不可逆细胞损伤,这与电镜观察到的胚乳分离现象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