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纺织工业产排污特征与水污染治理技术进展

期刊: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0.10.02

类型b

作者与机构
本文由马慧婕(第一作者,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沈忱思、章耀鹏、徐晨烨、马春燕、刘艳彪(东华大学)、石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及李方(责任作者,东华大学教授)共同完成,发表于《环境科学研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20年第33卷第11期。

主题与背景
本文题为《纺织工业产排污特征与水污染治理技术进展》,聚焦纺织工业的水污染问题。纺织工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但同时也是废水排放大户,其中印染行业占纺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70%以上。随着环保标准趋严(如“水十条”专项治理要求),纺织工业亟需系统性梳理产排污特征并优化治理技术。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纺织工业产排污特征分析

    • 纺织废水:主要来源于纺前加工(如洗毛、麻脱胶、缫丝)和织造工艺(如喷水织造)。
      • *洗毛废水*:含乳化脂、植物性杂质,CODcr(化学需氧量)高达9,000–40,000 mg/L。
      • *麻脱胶废水*:含果胶、木质素,CODcr为750–2,500 mg/L,pH呈碱性(9–10)。
      • *喷水织造废水*:含浆料和润滑油,CODcr为200–600 mg/L,总锑(Sb)浓度0.5–2.0 mg/L。
    • 染整废水:分为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四工段,污染物复杂。
      • *前处理废水*(如退浆):含聚乙烯醇(PVA)浆料,CODcr超20,000 mg/L。
        *数据支持*:表1列举了各类废水的CODcr、总磷(TP)、色度等关键参数。
  2. 水污染治理技术进展

    • 物化技术
      • *混凝技术*:铁盐、铝盐可去除悬浮物和染料,电混凝法对活性染料脱色率达94.9%(Bener等研究)。
      • *吸附技术*:活性炭对CODcr去除率73.9%,改性碳纳米管可吸附锑(Sb(Ⅲ))并氧化为低毒Sb(Ⅴ)。
    • 生物技术
      • *水解酸化*: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提升35%),但易受水合肼等有毒物质抑制。
      • *厌氧-好氧组合*:UASB-MBR工艺处理高氮印花废水,总氮(TN)去除率72%。
    • 深度处理技术
      • *膜分离*:超滤-反渗透联用可使回用水CODcr<10 mg/L(广东溢达案例)。
      • *高级氧化*:O3-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CODcr去除率63%,色度去除率96%。
  3. 未来治理方向

    • *分质处理与回用*:如退浆废水中PVA的膜蒸馏浓缩(回收率7.2%)。
    • *清洁生产*:推广小浴比染色、生物酶前处理技术,减少20%废水排放。
    • *工业园集中治理*:降低企业环保成本,便于监管(如浙江绍兴印染集聚区案例)。
    • *排污许可制度*:2016年国务院方案推动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论文价值与意义
1. 系统性梳理:首次整合纺织全产业链(纺纱、织造、染整)的产排污数据,量化不同工段污染物浓度(如CODcr、Sb)。
2. 技术集成创新:提出“分质处理+再生回用”技术路线(图7),结合物化-生物-深度处理工艺,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3. 政策建议:强调工业园模式与排污许可制度的协同,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亮点
- 数据全面性:涵盖棉、化纤、毛等6类纺织废水,实测数据来自20余家企业的实际废水样本。
- 技术前沿性:评述异相Fenton催化剂、CANON脱氮等新兴技术,指出膜污染控制为未来研究难点。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