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单篇原创研究的学术报告。以下是该研究的详细报告:
主要作者与机构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Changlin Wang、Xiangju Gao、Mingqi Qiao、Dongmei Gao、Yinghui Guo、Jieqiong Wang和Chunhong Song。他们分别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和药学院。该研究于2024年10月18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期刊上。
学术背景
甲状腺结节的高发病率和快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传统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可用的外用药制剂较少,且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阐明团队开发的中药外用药——加结节凝胶(Jiajiejian Gel, JJJG)对大鼠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机制。
研究流程
- 药物成分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JJJG中丹皮酚(paeonol)和连翘苷A(forsythoside A)的含量。
- 动物模型建立与处理:通过口服0.1%丙硫氧嘧啶(PTU)6周建立甲状腺结节大鼠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0.26、0.52、1.04 g/kg)的JJJG外用药。
- 治疗效果评估:通过超声检查、形态学观察、器官系数测定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JJJG的治疗效果。
- 机制研究:测量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使用转录组学方法分析和筛选JJJG缓解甲状腺结节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分子生物学验证:使用定量实时PCR(qRT-PCR)、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测量和验证通路中关键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主要结果
- 药物成分分析:JJJG中丹皮酚和连翘苷A的含量分别为1.160和0.608 mg/g。
- 治疗效果:JJJG显著减轻甲状腺肿胀,改善结节病变,降低甲状腺系数,抑制滤泡上皮细胞的异常结节增生。
- 机制研究:JJJG显著增加血清中FT3和FT4水平,降低TSH水平(p < 0.05)。转录组学分析表明,(IL-6, TNF-α, IL-1β)/JAK2/STAT3/VEGF通路可能是JJJG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关键机制。
- 分子生物学验证:JJJG显著降低甲状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以及JAK2、STAT3和VEGF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该研究表明,JJJG通过调节血清中FT3、FT4和TSH水平,抑制甲状腺组织中(IL-6, TNF-α, IL-1β)/JAK2/STAT3/VEGF通路,有效改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
研究亮点
- 重要发现:首次揭示了(IL-6, TNF-α, IL-1β)/JAK2/STAT3/VEGF通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作用,并验证了JJJG通过该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 方法创新:结合超声检查、转录组学和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全面评估了JJJG的治疗效果和机制。
- 应用价值:JJJG作为一种中药外用药,具有安全、有效、易于使用的特点,为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该研究还探讨了JJJG在改善甲状腺结节患者抑郁情绪方面的潜在作用,为中药外用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