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Kailiang Xu(邮箱:xukl@fudan.edu.cn),合作者包括Chenchen Zhou、Guoao Ma、Ying Li和Dean Ta。研究团队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及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于2025年4月8日发表于《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ASA),标题为《Vortex-encoded full-waveform inversion-based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DOI编号10.1121⁄10.0036366。
科学领域与问题
本研究属于医学超声成像与计算断层成像(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UCT)交叉领域,聚焦于肌肉骨骼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难题。传统超声成像在肌肉骨骼应用中面临两大挑战:
1. 高阻抗对比度:骨骼与周围软组织的声速差异显著(例如皮质骨声速2800 m/s vs. 肌肉约1500 m/s),导致全波形反演(Full-Waveform Inversion, FWI)算法易陷入“周期跳跃”局部极小值;
2. 计算负担:FWI需对每个声源进行独立波场计算,而典型UCT环形阵列包含数百个换能器,迭代次数达数十次,总计算量超过10,000次波场求解,耗时可达数天。
技术目标
提出涡旋编码全波形反演(Vortex-encoded FWI, VE-FWI),通过声涡旋(acoustic vortex)的相位控制特性实现声源编码,旨在:
- 将计算复杂度降低一个数量级(从2N×M降至2M,N为声源数,M为迭代次数);
- 利用声涡旋的正交性抑制编码源间的串扰噪声(cross talk artifacts)。
核心创新:涡旋编码策略
- 相位控制:根据拓扑电荷(topological charge)l,按公式φₙ=2πl(n-1)/Nₛ为环形阵列中第n个声源分配相位延迟,生成螺旋波前(helical wavefront)和中心压力零点(central pressure null)的声涡旋。
- 正交性利用:不同阶数(l₁≠l₂)的声涡旋满足正交性∫p*ₗ₁®pₗ₂®dr=0,通过迭代间随机切换l值抑制串扰。
对比传统方法
- 随机编码:采用Rademacher分布(±1随机权重),伪正交性有限;
- VE-FWI优势:声涡旋的严格正交性使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提升2.9%,峰值信噪比(PSNR)提升4.7%。
模型构建
- 人体腿部模型:基于X射线CT数据,定义声速、密度、衰减系数及剪切波速分布(图2)。关键参数包括:
- 皮质骨:声速2800 m/s,密度1900 kg/m³,衰减6.9 dB/cm/MHz;
- 肌肉:声速1522–1600 m/s,密度1020–1070 kg/m³。
- 噪声模拟:添加5%高斯白噪声(以水中对向接收信号为基准)。
数据生成与处理
- 环形阵列:256元件,直径200 mm,全孔径发射-接收模式;
- 激励信号:中心频率200 kHz的双周期短脉冲,覆盖100–400 kHz低频范围(避免骨骼周期跳跃);
- 求解器:基于k-wave工具箱的有限差分法,网格分辨率800×800,时间步长0.03 μs(CFL数≈0.3)。
(注:文中所有术语首次出现时标注英文原词,如“全波形反演(Full-Waveform Inversion, F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