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ley Shade是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其现任职于Univ Lyon, CNRS, INSA Lyon, Université Claude Bernard Lyon 1, École Centrale de Lyon等机构,同时还效力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多个学术部门,包括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以及The Plant Resilience Institute等。文章发表在《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期刊,题为“Microbiome Rescue: Directing Resilience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al Communities”,于2023年1月17日在线发表。
这篇文章属于综述类文章(Review),为环境微生物学的专题性综述,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组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微生物组救援”(Microbiome Rescue)作为恢复生态系统微生物功能的潜在策略。
文章指出,地球的气候危机正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威胁,尤其是对粮食安全和植物生产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微生物组管理成为维持生态系统微生物功能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组救援被定义为一种通过指导干预来实现微生物群落功能恢复的方法,用以应对环境干扰后微生物种群及功能的丧失。
微生物组救援的目标是推动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恢复弹性(resilience trajectory),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全面恢复,在应对气候变化大环境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微生物组弹性的定义及重要性:
微生物组弹性是指系统(植物、土壤或微生物组)在遭受干扰后恢复的能力,这是生态稳定性的关键维度。文章提到,虽然许多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组对各种干扰表现出高敏感性,但它们通常也能够展现高弹性(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最终恢复)。然而,目前在干扰生态学领域仍存在许多知识空白,特别是驱动微生物组弹性的生态和进化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在不同恢复策略中所占的比例。
作者的倡议是从简单描述微生物组干扰响应的模式推进到预测、管理及利用干预措施以维持微生物关键功能的领域。
微生物组救援框架受到进化生物学中“拯救理论”(rescue theory)的启发,其核心在于通过各类手段恢复关键微生物群落功能,推动群落弹性的可持续路径发展。作者将救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并对每一类型的原理及实施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人口学救援(Demographic Rescue):
功能性救援(Functional Rescue):
适应性救援(Adaptive Rescue):
进化性救援(Evolutionary Rescue):
作者提出了基于干扰选择性(selectivity)对群落影响的分类框架,并描述了三种可能的生物群落局部灭绝方式:
1. 大规模死亡(Mass Mortality): 所有种群几乎完全灭绝,救援需伴随生态恢复以实现功能恢复。
2. 部分死亡(Partial Mortality): 干扰对所有种群影响均匀,但种群未完全消失,恢复过程相对简单。
3. 选择性死亡(Selective Mortality): 干扰选择性杀灭敏感种群,恢复需重建消失的生物间相互作用。
本综述将微生物的休眠和活化机制作为微生物救援的潜力研究领域:
- 休眠(Dormancy)是微生物应对不利环境的重要策略,有近80%的土壤细胞和55%的种群在任何时间段处于休眠状态。
- 活化(Reactivation)过程在推动微生物组功能恢复中扮演重要角色,因其依赖本地种群且无需引入外源微生物,具有环境适应性。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科学前沿: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环境微生物组如何通过救援干预恢复生态功能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指导,也为生态恢复和农业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里程碑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