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3D打印多层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研究

期刊: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DOI:10.1088/1361-665x/acb677

本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1. 研究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Sen SuTian He(通讯作者)和Hui Yang合作完成,作者单位为中国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论文标题为《3D printed multilayer 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发表于期刊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23年,第32卷,035021号)。


2. 学术背景

科学领域与研究动机

本研究属于柔性材料与软体机器人领域,聚焦于介电弹性体驱动器(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 DEAs)的制造技术。DEAs因其大应变、高能量密度、快速响应等优势,在软体机器人、夹持器和人工肌肉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DEAs通过旋涂(spin-coating)工艺制造,流程复杂且难以规模化生产。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DEA快速制造方法,以简化工艺并提升效率。

背景知识

  • DEAs的工作原理:DEAs由介电弹性体(Dielectric Elastomer, DE)层和电极层组成,通过施加电压使DE层发生形变,从而产生驱动作用。
  • 传统制造瓶颈:旋涂法需手工操作,多层DEAs易因制造缺陷失效,且难以实现薄层(<50μm)均匀制备。
  • 3D打印的潜力:已有研究尝试通过3D打印制备DEAs,但面临材料粘度、电极层集成和层间粘附等问题。

研究目标

  1. 开发适用于3D打印的紫外(UV)固化DE墨水,优化其流变性与机械性能。
  2. 设计新型3D打印平台,实现DEA的一体化成型。
  3. 对比3D打印与旋涂法制备的DEAs性能,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

3. 研究流程与方法

(1)墨水改性

  • 材料选择:以CN 9021(丙烯酸酯)为基础材料,添加稀释剂(Isodecyl Acrylate, IDA)、交联剂(1,6-Hexanediol Diacrylate, HDDA)、光引发剂(TPO-L和Benzophenone, BP)等。
  • 粘度调控:通过调整IDA与HDDA的比例,使墨水粘度降至2689 mPa·s(符合3D打印要求)。
  • 机械性能测试:制备拉伸试样(ASTM D412标准),测试不同HDDA比例下材料的杨氏模量(1.648–3.052 MPa)和断裂伸长率(55.05%–317.27%)。

(2)3D打印平台设计

  • 硬件组成:三轴龙门式平台,配备螺杆泵挤出系统和UV光源(Omnicure S1500)。
  • 打印参数:挤出速率200 μL/min,打印速度30 mm/s,UV光强5%。
  • 层间粘附优化:通过延迟固化(2–5秒)促进墨水扩散,减少层间缺陷(图6)。

(3)电极层制备

  • 材料:超细石墨分散液,通过喷墨打印形成纳米级电极层。
  • 工艺:掩膜辅助喷涂,UV快速固化以提升均匀性。

(4)性能测试

  • 驱动性能:测试单层/多层DEAs在电压(2.5–4 kV)下的尖端位移(最大7.6 mm)和阻塞力(图8)。
  • 对比实验:3D打印与旋涂法制备的DEAs(厚度100 μm)性能相近,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

4. 主要结果

  1. 墨水性能:优化后的UV-DE墨水具有剪切稀化特性(剪切速率>0.1 s⁻¹时粘度下降),适合挤出打印。
  2. 机械性能:HDDA比例5%时,材料兼具高弹性(断裂伸长率85.4%)与适度刚度(杨氏模量1.648 MPa)。
  3. 打印质量:延迟固化策略使墨水宽度从549.29 μm增至831.22 μm,显著改善层间填充(图6c-d)。
  4. 驱动性能:3D打印的4层DEA在3 kV下驱动力与旋涂2层DEA(4 kV)相当,证明多层结构可降低工作电压。

5. 结论与价值

科学价值

  • 材料创新:首次开发出适用于3D打印的UV固化DE墨水,解决了传统DEAs制造中的粘度与固化难题。
  • 工艺突破:实现DEA的一体化打印,层厚均匀性达110 μm,为薄层DEAs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应用价值

  • 软体机器人:高效制备多层DEAs可推动柔性驱动器的设计,如人工肌肉、夹持器等。
  • 未来方向:需进一步优化墨水以实现<50 μm薄层打印,并探索液态金属电路集成。

6. 研究亮点

  1. 多材料协同改性:通过IDA、HDDA等调控墨水流变性与机械性能,平衡打印性与驱动性能。
  2. 延迟固化工艺:创新性提出“边界快速固化+内部延迟填充”策略,提升打印层质量。
  3. 性能对标传统方法:3D打印DEAs在驱动性能上与旋涂法相当,但效率显著提升。

7. 其他有价值内容

  • 缺陷分析:指出当前3D打印尚无法实现<50 μm薄层的技术限制,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 数据公开:研究数据均包含于论文及补充材料中,支持可重复性验证。

此研究为DEAs的制造提供了革新性方案,兼具学术前瞻性与工程应用潜力。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