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改进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中的tlh、trh和tdh基因

期刊:PathogensDOI:10.3390/pathogens13090774

学术研究报告:改进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副溶血弧菌tlh、trh和tdh基因的检测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为Seong Bin Park和Yan Zhang,均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海岸研究与推广中心实验海鲜加工实验室(Experimental Seafood Processing Laboratory, Coastal Research & Extension Center,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研究论文于2024年9月7日发表在期刊《Pathogens》上,标题为《Innovative Multiplex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tlh, trh, and tdh Genes in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ith Reference to the U.S. FDA’s B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 (BAM)》。

学术背景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海产品(如牡蛎)引发严重的胃肠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细菌学分析手册》(B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 BAM)推荐使用多重PCR(multiplex PCR)技术同时检测该菌的物种特异性基因(tlh,即thermolabile hemolysin,不耐热溶血素基因)和致病性基因(trh和tdh,分别为thermostable-related hemolysin和thermostable-direct hemolysin,耐热相关溶血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然而,现有方法存在两个主要局限性:
1. trh(486 bp)和tlh(450 bp)基因扩增产物大小相近,导致电泳分离困难;
2. tdh基因(270 bp)的扩增信号较弱,可能影响检测灵敏度。

本研究旨在优化BAM推荐的多重PCR方法,通过改进引物设计、调整反应条件,实现三个基因扩增产物的高效分离和均衡检测,从而提升检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研究流程
1. 实验设计与优化
- 引物设计:针对tlh基因重新设计了三组引物(表1),目标是将扩增产物大小调整为与trh和tdh基因差异更显著的片段(如369 bp),同时保留trh和tdh的原始引物。
- PCR条件优化:测试了不同引物浓度(0.25 µM至1 µM)、PCR循环数(25、30、35循环)和电泳条件(1.5%和2% TBE琼脂糖凝胶,电泳时间45-90分钟)。最终确定最佳条件为:0.25 µM引物浓度、35个PCR循环、2%凝胶电泳45分钟。
- 灵敏度测试:使用副溶血弧菌参考菌株F11-3A的DNA(浓度梯度:1 ng至100 fg)验证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1. 特异性验证

    • 测试了9种弧菌属(Vibrio spp.)和18种其他食源性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确认引物仅对副溶血弧菌的tlh、trh和tdh基因特异性扩增,无交叉反应。
  2. 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 比较了改进方法与BAM原始方法(25循环)及Bej等(30循环)的扩增效果,通过电泳图谱分析分离清晰度和信号强度。

主要结果
1. 引物优化效果
- 新设计的tlh引物(vp_tlh_f2/vp_tlh_r2)将扩增产物调整为369 bp,与trh(486 bp)和tdh(270 bp)的片段差异显著,电泳分离效果显著提升(图1b)。
- 0.25 µM引物浓度和35循环条件下,三个基因的扩增信号强度均衡(图2a),tdh基因的弱信号问题得到解决。

  1. 灵敏度与特异性

    • 改进方法的检测限为10 pg细菌DNA,比BAM方法(1 ng)灵敏度提高100倍(图2a)。
    • 特异性测试显示,仅副溶血弧菌菌株(如F11-3A、ATCC 35118)能扩增目标基因,其他病原菌均为阴性(图2b)。
  2. 方法优势

    • 电泳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45分钟,且无需高浓度DNA模板(传统方法需10 ng)。
    • 适用于临床和环境样本的快速筛查,尤其对牡蛎等海产品的安全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结论与价值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灵敏且特异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解决了BAM原有方案中trh/tlh分离困难和tdh信号弱的问题。其科学价值体现在:
1. 方法学创新:通过引物重设计和条件优化,提升了多重PCR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2. 应用潜力:可为食源性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海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3. 行业意义:帮助水产养殖和加工业降低因细菌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风险。

研究亮点
1. 技术创新:首次通过调整tlh基因扩增片段大小(369 bp)实现三基因高效分离;
2. 灵敏度突破:检测限达10 pg,优于现有标准方法;
3. 跨学科应用:结合分子生物学与食品安全需求,为病原检测提供了新范式。

其他有价值内容
研究还指出,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与其携带的trh/tdh基因直接相关(如2012年美国牡蛎污染事件),因此改进的检测方法对疫情溯源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作者公开了所有引物序列和实验条件,便于其他研究者复现和推广该方法。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