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689临床试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标准治疗显著改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无事件生存期
作者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R. Uppaluri(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布莱根妇女医院)、R.I. Haddad(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32位来自全球多中心的学者共同完成,于2025年6月18日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DOI: 10.1056/nejmoa2415434)。研究由默克公司(Merck Sharp & Dohme)资助,临床试验编号NCT03765918。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与动机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 HNSCC)的治疗近20年进展有限,术后辅助放化疗(含顺铂)仍是高风险患者的标准化疗方案。然而,约1/3患者在1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不足50%。帕博利珠单抗作为抗PD-1(programmed death 1)单抗,已在转移性HNSCC一线治疗中显示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索围手术期(新辅助+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对可切除局部晚期HNSCC的疗效与安全性。
科学基础
-
PD-L1表达与免疫治疗:PD-L1高表达(combined positive score, CPS≥10)可能预测免疫治疗响应。
-
前期研究支持:两项II期试验(Uppaluri等2020、Wise-Draper等2022)显示,围手术期帕博利珠单抗可降低复发率。
-
跨瘤种证据:帕博利珠单抗在肺癌、乳腺癌等围手术期治疗中显著改善生存(如KEYNOTE-671、KEYNOTE-522)。
研究设计与方法
试验流程
-
患者分组与治疗
-
设计:全球192个中心的III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纳入714例可切除III/IVA期HNSCC患者(口腔、喉、下咽癌为主,HPV阴性占95%),按1:1分为:
-
试验组(n=363):2周期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200 mg/3周)+手术+15周期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术后3周内启动,同步放化疗期间持续)。
-
对照组(n=351):单纯标准治疗(手术+辅助放化疗±顺铂)。
-
-
分层因素:原发部位(口咽/口腔 vs. 喉 vs. 下咽)、肿瘤分期(III vs. IVA)、PD-L1 TPS(tumor proportion score, ≥50% vs. <50%)。
-
-
关键评估指标
-
主要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 EFS),按PD-L1 CPS分层分析(CPS≥10、CPS≥1、全体人群)。
-
次要终点: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 MPR;残留活肿瘤≤10%)、总生存期(OS)、安全性。
-
-
手术与辅助治疗
-
手术完成率:试验组88.4% vs. 对照组87.7%。
-
高风险病理特征(阳性切缘/淋巴结外侵犯):试验组32.5% vs. 对照组44.4%,试验组顺铂使用率更低(38.9% vs. 50.5%)。
-
-
统计方法
-
样本量计算:CPS≥10亚组需462例(94.9%效能检测HR=0.62)。
-
多重检验校正:采用Mauer-Bretz图形法控制I类错误(单侧α=0.025)。
-
主要结果
疗效数据
-
无事件生存期(EFS)
-
CPS≥10亚组(n=465):试验组36个月EFS率59.8% vs. 对照组45.9%(HR=0.66, 95%CI 0.49–0.88;p=0.004)。
-
CPS≥1亚组(n=682):试验组58.2% vs. 对照组44.9%(HR=0.70, 95%CI 0.55–0.89;p=0.003)。
-
全体人群:试验组57.6% vs. 对照组46.4%(HR=0.73, 95%CI 0.58–0.92;p=0.008)。
-
-
病理缓解
-
MPR率:试验组CPS≥10亚组13.7%(vs. 对照组0%),全体人群9.4%(p<0.001)。
-
完全病理缓解(pCR):试验组CPS≥10亚组4.3%,全体人群3.0%。
-
-
总生存期(OS)
- CPS≥10亚组:试验组36个月OS率68.2% vs. 对照组59.2%(HR=0.72, 95%CI 0.52–0.98;p=0.04),但未达预设显著性边界(α=0.0104)。
安全性
-
≥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试验组44.6% vs. 对照组42.9%。
-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试验组43.2%(≥3级10.0%) vs. 对照组10.2%,常见为甲状腺功能减退(24.7% vs. 5.4%)。
-
治疗相关死亡:试验组1.1%(4例,含1例肺炎) vs. 对照组0.3%。
结论与价值
科学意义
-
治疗模式革新:首次在III期试验中证实围手术期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可显著延长EFS,尤其PD-L1高表达人群获益更显著。
-
病理缓解验证: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诱导MPR率达13.7%,可能通过免疫微环境调控减少高风险病理特征。
临床价值
-
填补治疗空白:为局部晚期HNSCC提供首个免疫联合手术的优选方案,尤其适用于PD-L1 CPS≥10患者。
-
安全性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免疫毒性谱与既往研究一致。
研究亮点
-
创新性设计:首次将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全程整合至HNSCC标准治疗流程。
-
精准分层:基于PD-L1 CPS的序贯分析策略,强化结果可靠性。
-
转化医学启示:MPR与EFS改善的关联提示病理缓解可作为潜在替代终点。
局限性
-
CPS<1亚组样本量小(<5%),结论外推需谨慎。
-
OS数据尚未成熟,需长期随访。
行业影响
本研究为HNSC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树立新标杆,后续可探索生物标志物优化(如HPV状态、肿瘤突变负荷)及联合策略(如双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