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脂肪酸羟基脂肪酸酯的测量、调控与生物活性

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DOI:10.1038/s41589-024-01827-7

类型b:学术综述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文由Dan Tan(现任职于上海科技大学)和Alan Saghatelian(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Clayton基金会肽生物学实验室)共同撰写,发表于*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在线发布时间为2024年。

主题概述
本文是一篇关于羟基脂肪酸脂肪酸酯(Fatty Acid Esters of Hydroxy Fatty Acids, FAHFAs)的全面综述,系统总结了FAHFAs的测量技术、代谢调控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并强调了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在该领域研究中的核心作用。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FAHFAs的发现与结构多样性

FAHFAs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内源性脂质,其结构由脂肪酸(FA)与羟基脂肪酸(HFA)通过酯键连接而成。2014年,研究团队通过脂质组学分析脂肪特异性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过表达小鼠(AG4OX)的代谢特征时首次发现FAHFAs,其中棕榈酸羟基硬脂酸酯(9-PAHSA)是代谢健康的关键标志物。后续研究证实,FAHFAs广泛存在于人类、哺乳动物、植物、真菌及微生物中,且不同家族(如PAHSA、OAHSA)和异构体(如5-/9-/12-位酯键)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代谢调控机制。

支持证据
- 人类血清中PAHSA浓度为5–20 nmol/L,其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正相关(Yore et al., 2014)。
- 植物和食品中FAHFAs的发现通过LC-MS结合保留时间预测模型实现(Zhu et al., 2018)。


2. FAHFAs的测量技术进展

由于FAHFAs丰度低且结构复杂,其分析需依赖高灵敏度方法。本文总结了三大类质谱(MS)技术:
- 靶向分析:三重四极杆质谱(MRM模式)用于定量特定FAHFAs,如使用同位素标记内标(Zhang et al., 2016)。
- 非靶向分析:高分辨质谱结合计算机模拟碎片库(如METLIN)鉴定新FAHFA物种(Ma et al., 2015)。
- 结构解析:通过MS³碎片化或紫外光解离(UVPD)确定酯键位置和双键构型(Marshall et al., 2016)。

创新方法
- 化学衍生化(如DMED标记)提升电离效率(Zhu et al., 2017)。
- 三菲啰啉镁复合物实现气相衍生化,简化样品前处理(Randolph et al., 2020)。


3. FAHFAs的代谢调控网络

FAHFAs的稳态受合成、降解及存储途径共同调控:
- 降解酶:羧酸酯酶(CEL)、ADTRP和AIG1可水解FAHFAs。敲除ADTRP/AIG1的小鼠脂肪组织FAHFA水平升高,但未改善糖代谢(Ertunc et al., 2020)。
- 合成途径: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通过转酰基反应将甘油三酯(TG)的FA转移至HFA,生成FAHFAs(Patel et al., 2022)。
- 存储形式:FAHFA-甘油三酯(FAHFA-TGs)是主要储存库,其浓度比游离FAHFAs高100倍(Tan et al., 2019)。

关键发现
- ATGL兼具合成与水解FAHFA-TGs的双重功能,揭示其代谢灵活性(Brejchova et al., 2021)。
- 过氧化物酶体6(PRDX6)通过抗氧化途径调控HFA供应,影响FAHFA水平(Kuda et al., 2018)。


4. FAHFAs的生物学功能

代谢调节
- 抗糖尿病作用:9-PAHSA通过激活GPR40/GPR120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Syed et al., 2018)。
- 运动关联:老年女性运动后血清和脂肪组织中9-/10-PAHSA水平升高(Brezinova et al., 2020)。

免疫调节
- 抗炎效应:DHA衍生的13-DHAHLA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活性强于PAHSA(Kuda et al., 2016)。
- 自身免疫病保护:PAHSA治疗降低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40%(Syed et al., 2019)。

其他功能
- 癌症关联:结直肠癌组织中9-OAHSA水平升高,可能通过螯合促凋亡的9-HSA促进肿瘤存活(Rodríguez et al., 2019)。
- 肠道微生物互作:短链FAHFAs(如SCFA-HFAs)由肠道菌群合成,与神经认知疾病相关(Gowda et al., 2020)。


研究意义与价值

  1. 科学价值

    • 建立了FAHFAs从发现到功能研究的完整框架,填补了脂质生物学领域的空白。
    • 揭示了ATGL等酶的多重功能,挑战了传统脂代谢酶的单一作用认知。
  2. 应用潜力

    • FAHFAs作为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 化学衍生化与质谱技术的创新为脂质组学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3. 跨学科启示

    • 化学合成FAHFA类似物或酶抑制剂(如ADTRP/AIG1抑制剂ABD-110207)为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亮点总结
- 首次系统整合FAHFAs的测量、代谢与功能研究。
- 发现ATGL的双重酶活性和FAHFA-TGs的存储功能。
- 提出FAHFAs在代谢-免疫交叉调控中的核心作用。


未来方向
- 探索FAHFA与其他脂类(如磷脂)的结合形式。
- 开发长效FAHFA类似物以规避体内降解。
- 解析微生物-宿主共代谢生成FAHFAs的机制。

(注:本文引用的文献均来自原综述参考文献列表,此处未逐一列出页码。)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