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糖酵解与组蛋白乳酸化之间的正反馈调节驱动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发生

期刊:Molecular CancerDOI:10.1186/s12943-024-02008-9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糖酵解与组蛋白乳酸化的正反馈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Fei Li, Li Xia等)、检验科(Wenzhe Si)及普通外科(Ming Tao等)团队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Tianpei Hong和Rui Wei。研究成果发表于2024年《Molecular Cancer》期刊(DOI: 10.1186/s12943-024-02008-9)。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与动机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消化系统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足10%。尽管KRAS、TP53等驱动基因突变已被广泛研究,但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与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 alterations)在PDAC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乳酸(lactate)作为糖酵解(glycolysis)的终产物,近年被发现可通过组蛋白乳酰化修饰(histone lactylation)调控基因表达,但其在PDAC中的功能仍属未知。本研究旨在揭示组蛋白乳酰化(尤其是H3K18la位点)如何通过正反馈环路驱动PDAC恶性进展。

关键科学问题
1. PDAC中组蛋白乳酰化水平是否与患者预后相关?
2. 糖酵解抑制剂能否通过抑制乳酰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3. H3K18la的下游靶基因及其反馈调控机制是什么?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临床样本分析
- 样本来源:38例PDAC组织与癌旁对照(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物样本库)、90例PDAC组织微阵列(TMA)及60例血清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 实验方法
- 代谢组学检测乳酸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 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检测H3K18la表达。
- 生存分析(Kaplan-Meier曲线)关联H3K18la与患者预后。

2. 体外细胞实验
- 细胞系: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TERT-HPNE vs. PDAC细胞系(MIA PaCa-2、PANC-1等)。
- 干预措施
- 糖酵解抑制剂处理(DCA、Oxamate、2-DG)。
- LDHA基因敲除(siRNA及慢病毒shRNA)。
- 乳酸钠(NaLa)补充实验验证乳酸依赖性。
- 功能实验
- 细胞增殖(IncuCyte实时监测、克隆形成实验)。
- 迁移能力(划痕愈合、Transwell实验)。
- CUT&Tag测序筛选H3K18la靶基因,RNA-seq验证转录调控。

3. 动物模型
- 裸鼠移植瘤模型:MIA PaCa-2细胞皮下成瘤后,分为Oxamate处理组(750 mg/kg)与LDHA敲除组(sh-LDHA)。
- 检测指标:肿瘤体积/重量、乳酸含量、Ki-67增殖标志物、肝转移(H&E染色)。

4. 机制探索
- 乳酰化“写入器/擦除器”鉴定
- p300乙酰转移酶抑制剂(C646)和HDAC2过表达实验。
- TTK/BUB1B反馈环路验证
- Co-IP证明TTK与LDHA相互作用。
- 磷酸化位点突变(Y239)分析LDHA活性调控。


主要结果

1. 临床相关性
- PDAC组织中乳酸水平较癌旁组织升高2.3倍(p<0.001),且H3K18la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更短(HR=1.82, p=0.02)。 - 代谢组学显示PDAC患者血清中乳酸等糖酵解产物显著富集(VIP>1, p<0.05)。

2. 功能实验
- 糖酵解抑制剂(如Oxamate)剂量依赖性降低H3K18la水平(Western blot定量下降50%-70%),并抑制细胞增殖(IC50=10 mM)和迁移(划痕愈合率减少60%)。
- LDHA敲除可逆转乳酸诱导的促癌效应,而NaLa补充能部分恢复表型。

3. 分子机制
- 靶基因筛选:CUT&Tag发现H3K18la富集于TTK和BUB1B启动子区(峰值信号下降53%),激活其转录(RNA-seq验证mRNA上调2-3倍)。
- 正反馈环路
- TTK磷酸化LDHA(Y239位点),增强其活性并促进乳酸生成。
- BUB1B通过上调p300进一步增加乳酰化水平,形成“糖酵解→H3K18la→TTK/BUB1B→p300→乳酰化”循环。

4. 动物模型验证
- Oxamate处理组肿瘤体积减少65%(p<0.001),肝转移灶数量下降80%。


结论与意义

科学价值
1. 首次阐明H3K18la通过激活TTK/BUB1B驱动PDAC进展,并揭示其正反馈调控机制。
2. 提出靶向乳酰化修饰(如p300抑制剂)联合糖酵解抑制剂的治疗策略。

应用前景
- H3K18la可作为PDAC预后标志物。
- TTK/BUB1B-p300通路为PDAC精准治疗提供新靶点。


研究亮点

  1. 多组学整合:结合代谢组学、CUT&Tag、RNA-seq等多维度数据。
  2. 创新机制:发现TTK对LDHA的磷酸化调控(Y239位点)为首次报道。
  3. 转化医学价值:动物模型验证了糖酵解抑制剂的治疗潜力。

局限性
- 尚未解析非组蛋白乳酰化的作用。
- 临床样本中乳酰化动态变化需进一步追踪。


此研究为PDAC的代谢-表观遗传交叉调控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发现已申请专利(未公开),并计划开展抑制剂临床试验。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