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肠道菌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DOI:10.1155/2021/6665563

该文档属于类型a(单篇原创研究论文),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作者、机构及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Yuan Li(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Sheng-Xiao Zhang(山西医科大学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共同完成,通讯作者为Ya-Feng Li(山西省人民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和Xiao-Feng Li(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论文于2021年1月8日发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2021年卷,文章ID 6665563),采用开放获取(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形式发布。

2. 学术背景与研究目的

科学领域:本研究属于自身免疫病与微生物组学交叉领域,聚焦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机制。

研究背景
- 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涉及遗传、感染及环境因素。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失调可能通过触发免疫异常参与RA发展。
- 既往研究表明,RA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如Th17/Treg失衡)及促炎细胞因子(如IL-6、TNF-α)的异常,但菌群如何调控这些免疫指标尚不明确。

研究目标
1. 比较RA患者与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s)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
2. 分析特定菌群与淋巴细胞亚群(如T细胞、B细胞、Th1/Th17/Treg等)及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3. 探讨菌群-免疫互作在RA发病中的潜在机制。

3. 研究流程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 参与者:共404人(RA患者205例,HCs 199例),年龄、性别匹配。RA患者符合2010年ACR/EULAR分类标准。
  • 排除标准:近2个月使用抗生素或患胃肠道疾病者。
  • 样本类型
    • 粪便样本:所有参与者提供新鲜粪便,用于16S rRNA基因测序;
    • 血液样本:143例RA患者提供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112例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等)。
3.2 实验方法

(1)肠道菌群分析
- DNA提取与测序:使用QIAamp PowerFecal DNA Kit提取粪便微生物DNA,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α多样性(Chao1、Shannon指数)和β多样性(Bray-Curtis距离)评估菌群丰富度与结构差异;
- LEfSe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鉴定组间差异菌群。

(2)免疫指标检测
- 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T细胞(CD3+CD45+)、B细胞(CD19+CD45+)、Th1(CD4+IL-2+)、Th17(CD4+IL-17+)、Treg(CD4+CD25+FoxP3+)等绝对计数。
- 细胞因子:流式微球阵列(CBA)定量血清IL-2、IL-6、TNF-α等水平。

(3)统计分析
- 组间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非参数数据)、t检验(参数数据);
- 相关性分析:Spearman秩检验评估菌群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4. 主要研究结果

4.1 肠道菌群组成差异
  • α多样性:RA患者的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HCs(p<0.01)。
  • 菌群结构
    • 门水平:RA患者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增多,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
    • 属水平:RA患者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瘤胃球菌2(Ruminococcus2)增多,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等有益菌减少。
4.2 菌群-免疫相关性
  • 淋巴细胞亚群
    • Ruminococcus2与T细胞、B细胞、CD4+T细胞及Treg的绝对数量呈负相关;
    • Blautia减少与B细胞和CD4+T细胞减少相关。
  • 细胞因子
    • Pelagibacterium与促炎因子(IL-6、TNF-α)正相关;
    • Oxalobacter与抗炎因子(IL-10)负相关。
4.3 关键菌群的潜在机制
  • Clostridium_xlva(梭菌属)的减少可能通过降低TGF-β表达,削弱Treg功能,加剧免疫耐受缺陷;
  • 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的增多可能通过TLR2/TLR4信号通路促进Th17分化。

5. 研究结论与价值

科学意义
1. 首次系统性揭示RA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外周免疫紊乱的关联;
2. 提出特定菌群(如Ruminococcus2、Blautia)可能通过调控Th17/Treg平衡参与RA发病;
3. 为基于菌群干预(如益生菌、粪菌移植)的RA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价值
- 诊断标志物:差异菌群(如Proteobacteria/Firmicutes比值)或可作为RA辅助诊断指标;
- 治疗靶点:靶向调控Pelagibacterium或Clostridium_xlva可能改善免疫失衡。

6. 研究亮点

  • 样本规模:大样本(404例)提高结论可靠性;
  • 多组学整合:结合菌群测序、流式细胞术与CBA技术,全面解析菌群-免疫轴;
  • 创新发现:首次报道Pelagibacterium与促炎细胞因子的正相关性。

7. 其他补充

  • 数据公开:原始测序数据(SRA)可通过通讯作者获取;
  • 研究局限:未明确菌群变化是RA因或果,需后续动物实验验证因果关系。

该报告完整呈现了研究的学术逻辑与创新点,适用于同行研究者快速把握论文核心贡献。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