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稳定修饰iRGD增强NY-ESO-1 TCR-T在实体瘤中的浸润并与PD-1阻断协同作用

期刊: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DOI:10.1007/s00262-025-04077-1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NY-ESO-1 TCR-T细胞联合PD-1阻断治疗实体瘤的增效策略:基于iRGD稳定修饰的肿瘤靶向渗透研究

一、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综合癌症中心的Yirong WuLanqun QinZhengyun Zou等团队完成,发表于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期刊(2025年,第74卷,第226页)。研究聚焦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旨在解决T细胞受体修饰T细胞(TC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两大瓶颈:T细胞浸润不足免疫抑制信号干扰

二、学术背景
TC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使T细胞靶向肿瘤抗原,但在实体瘤中疗效不稳定,临床响应率仅20%-66%。核心问题包括:
1. 浸润障碍:实体瘤致密基质限制T细胞渗透,仅%的输注T细胞能到达肿瘤(Moon et al., 2011);
2. 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中PD-1/PD-L1等信号导致T细胞耗竭。
本研究提出双重策略:
- 利用肿瘤穿透肽iRGD(序列:CRGDK/RGPD/EC)增强T细胞靶向性。iRGD通过整合素(αvβ3/5)和神经纤毛蛋白-1(NRP-1)双受体介导穿透(Sugahara et al., 2009);
- 联合PD-1阻断解除免疫抑制。

三、实验流程与方法
1. NY-ESO-1 TCR-T构建
- 基因设计:采用“Sleeping Beauty”转座子系统,将靶向NY-ESO-1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SLLMWITQC)的TCRα/β链基因导入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并引入鼠源恒定区防止错配。
- 转染验证:电转后第3天,流式检测显示36.9% CD8+ T细胞表达NY-ESO-1特异性TCR(Tetramer染色阳性),且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未受损(图1b-e)。

  1. iRGD稳定修饰

    • 化学偶联:将iRGD与聚乙二醇-磷脂(DSPE-PEG)结合,形成DSPE-PEG-iRGD,通过膜整合修饰T细胞表面。
    • 优化条件:60 μg/mL DSPE-PEG-iRGD可饱和修饰10^6个T细胞,修饰后24小时内荧光强度保持80%以上(图3a-e)。
  2. 体外功能验证

    • 特异性杀伤:NY-ESO-1高表达黑色素瘤细胞A375与TCR-T共培养后,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p<0.001),且效应靶比(E:T)为40:1时,杀伤率达70%,显著高于低表达NY-ESO-1的SK-HEP-1细胞(图2f)。
  3. 体内疗效评估

    • 肿瘤靶向性:iRGD修饰组(iRGD-NY-ESO-1 TCR-T)在A375皮下瘤模型中,6小时即出现近红外信号富集,48小时肿瘤内CD3+ T细胞数量为对照组的3倍(图3f-k)。
    • 联合治疗:iRGD-TCR-T联合PD-1阻断后,肿瘤体积减少70%(vs. 单用iRGD-TCR-T),且肿瘤内PD-1+ T细胞比例下降(图5b-f)。

四、主要结果与逻辑链条
1. iRGD增强浸润:修饰后的T细胞通过αvβ3/5-NRP-1轴穿透肿瘤血管,早期(48小时)浸润量提升2-3倍(图3j),但长期(22天)因微环境抑制而衰减(图S6)。
2. PD-1阻断协同增效:联合治疗显著降低T细胞PD-1表达(p<0.01),解除耗竭信号,延长抗肿瘤效应(图5f)。

五、结论与价值
1. 科学价值:首次证实iRGD稳定修饰可克服TCR-T实体瘤递送障碍,为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供机制依据。
2. 应用前景:针对NY-ESO-1阳性实体瘤(如黑色素瘤、肉瘤),该策略可提升临床响应率,且安全性良好(肝肾功能无异常,图S8-S9)。

六、研究亮点
- 创新方法:DSPE-PEG-iRGD膜修饰技术实现T细胞表面稳定偶联,优于游离iRGD共递送(图4d-e);
- 转化意义:在免疫缺陷鼠模型中模拟人HLA限制性应答,为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参考。

七、其他发现
- 局限性:需在免疫健全的HLA-A*02:01转基因模型中验证T细胞持久性;
- 扩展性:该技术平台可适配其他肿瘤抗原(如MAGE-A4)的TCR-T开发。


此报告完整呈现了研究的学术逻辑与实验细节,突出了跨学科技术整合(化学生物学+免疫治疗)的创新性,为实体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转化的解决方案。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