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杂志》2023年第33卷第12期刊登了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联合发布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该指南旨在为乳腺癌的防控及诊治提供最新的指导和依据,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全面更新了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筛查策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自2007年首次发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以来,已更新了8版。2024年版指南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纳入了乳腺癌诊断和分类的新理念、精准治疗的新工具、手术操作的新规范以及综合治疗的新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指南首先明确了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机会性筛查适用于因各种情况就诊的适龄女性,而群体筛查则是由社区或单位组织的有计划筛查。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则建议提前至40岁之前。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继续筛查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决定。
在筛查措施方面,指南推荐乳腺X线检查作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对50岁以上女性。对于致密型乳腺,建议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以提高筛查灵敏度。此外,指南还提到乳腺临床体检和乳腺自我检查的局限性,强调其不能作为独立的筛查方法,但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对于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推荐乳腺MRI检查作为补充筛查手段。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MRI检查等影像学手段,以及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指南还特别强调了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的规范,要求详细描述肿块的边缘、形态、密度等特征,并对钙化、结构扭曲等异常表现进行分类。
在治疗方面,指南涵盖了乳腺癌的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全乳切除术后放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对于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指南提出了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策略,强调了多基因检测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此外,指南还详细介绍了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管理、乳房重建与整形、乳腺原位癌治疗、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等内容。
指南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和筛查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高危人群包括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者、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者等。对于高危人群,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联合乳腺增强MRI检查。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的发布,不仅为乳腺癌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和中国的临床实践,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对于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和多基因检测的应用,指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是一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指南,为乳腺癌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通过结合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和中国的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提高了乳腺癌的诊疗水平,还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