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金属-弹性体复合材料的高可拉伸电路研究

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DOI:10.1109/LED.2024.3449153

该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Fankai Kong、Hu Tang、Peng Liu、Xiao Liu、Jiwei Zhao、Junjian Li和Jue Peng共同完成,他们来自深圳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及国家区域医疗超声技术工程实验室。该研究发表于2024年10月的《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第45卷第10期。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为可拉伸电子器件,特别是基于金属-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可拉伸电路。传统电子器件由于材料的刚性和脆性,限制了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尽管通过结构设计(如蛇形互连)可以提升金属在拉伸条件下的导电性,但传统金属的低弹性应变极限(如铜的0.3%)和金属-基底界面的局部剥离问题仍然是主要挑战。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高弹性应变极限的金属材料(Cu-Be合金),并通过优化蛇形互连的几何参数,提升其与软基底的机械兼容性。此外,研究还提出了一种快速制备可拉伸电路的方法,以兼容传统的表面贴装技术(SMT)。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选择与模型建立:选择Cu-Be合金作为蛇形互连材料,因其具有高抗拉强度(1357 MPa)、高延伸率(5.5%)和较高的导电性(20.1% IACS)。建立了蛇形互连的弹性等效模型,用于优化几何参数。
2. 电路制备:采用激光切割和薄膜转移技术快速制备可拉伸电路。首先将Cu-Be合金箔通过双面紫外(UV)胶带粘附到透明聚氯乙烯(PVC)上,然后利用高精度激光蚀刻系统刻蚀蛇形电路图案。随后,通过化学抛光去除表面氧化层,并将电路图案转移到聚酰亚胺(PI)薄膜上。最后,使用Eco-flex(0030,Smooth-On)对电路图案进行封装。
3. 性能测试:对优化后的Cu-Be合金蛇形互连进行拉伸测试,评估其电阻稳定性、弹性应变极限和疲劳寿命。同时,对LED阵列进行拉伸测试,验证其在高拉伸应变下的工作性能。
4. 数据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FEM)模拟蛇形互连的力学行为,验证弹性等效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几何参数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主要结果
1. Cu-Be合金性能:Cu-Be合金蛇形互连的弹性应变极限是铜互连的4倍,且在90%应变下经过1000次拉伸循环后,电阻保持稳定,未出现局部剥离或失效。
2. 几何参数优化:通过优化蛇形互连的几何参数(半径r=0.85 mm,宽度w=50 μm,厚度t=50 μm,角度θ=270°),其弹性应变极限达到91.9%,且与Eco-flex基底的机械兼容性显著提升。
3. LED阵列性能:基于优化参数的Cu-Be合金蛇形互连制备的LED阵列在200%拉伸应变下仍能正常工作,电流保持在3.23 mA,展示了极高的拉伸性能。
4. 有限元分析:FEM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验证了弹性等效模型的准确性,并表明Cu-Be合金蛇形互连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与等效弹性材料相似。

结论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Cu-Be合金蛇形互连的高可拉伸电路制备方法。通过建立弹性等效模型优化几何参数,显著提升了电路的机械鲁棒性、弹性拉伸性、电学稳定性及疲劳寿命。此外,提出的快速制备方法与传统的表面贴装技术兼容,为未来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研究亮点
1. 材料创新:首次将Cu-Be合金应用于可拉伸电路,其高弹性应变极限和机械性能显著优于传统金属。
2. 方法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切割和薄膜转移技术的快速制备方法,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的特点。
3. 性能优异:优化后的Cu-Be合金蛇形互连在90%应变下经过1000次拉伸循环后仍保持稳定,LED阵列在200%应变下正常工作,展示了极高的应用潜力。

其他价值
本研究为可拉伸电子器件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同时,提出的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其他柔性电子器件的开发。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