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档属于类型a,是一篇关于实时社交焦虑评估系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下是详细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Wanhui Wen(西南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Guangyuan Liu(西南大学)、Zhi-Hong Mao(匹兹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及生物工程系)、Wenjin Huang、Xu Zhang、Hui Hu(西南大学)、Jiemin Yang(西南大学心理学部)、Wenyan Jia(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系)合作完成,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期刊2020年1-3月刊。
研究领域与动机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是一种因真实或想象中的社会评价压力引发的负面情绪,可导致心血管功能损伤和社交能力下降。现有研究多关注焦虑对心率变异性(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短期影响,但缺乏对心跳动态复杂性(如多分形特性)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基于自主神经系统(AN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对心脏的调控机制,提出通过心率特征(如局部赫斯特指数范围RLHE, range of local Hurst exponents)量化焦虑状态,并构建实时监测系统。
科学问题
传统心率变异性指标(如低频/高频功率)无法全面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竞争导致的动态复杂性变化。RLHE此前用于病理状态(如心力衰竭)的长期分析,但未应用于短期情绪状态(如焦虑)的检测。本研究旨在:(1) 验证RLHE在焦虑状态下的敏感性;(2) 开发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实时焦虑分类模型;(3) 在真实场景(如论文答辩)中验证模型泛化能力。
对象与样本量
- 公开演讲实验:59名大学生(17-20岁),分两组(第一组37人,第二组22人),通过改良版Trier社交压力测试(TSST)诱发焦虑。
- 论文答辩实验:9名研究生,采集真实答辩场景下的心电图(ECG)数据。
焦虑诱发协议
- 高焦虑组:受试者在21名观众前演讲,观众记录其焦虑症状(如出汗、颤抖)。
- 低焦虑组:相同任务但无观众参与,作为基线对照。
数据采集
- 使用MP150多通道生理记录仪(400Hz采样率)和Shimmer3 ECG设备(512Hz)采集ECG信号。
- 同步记录皮肤电导(EDA)和脉搏(仅公开演讲实验)。
心跳特征
共提取12项特征,包括:
1. RR间期标准差(SDNN)
2. 高频功率(0.15-0.4Hz)
3. 局部赫斯特指数范围(RLHE)——本研究核心创新特征,通过小波变换(高斯小波,尺度8.05-18.76)计算多分形特性。
实时处理流程
- R峰检测:自适应滑动窗口算法(窗口长度1.2-1.5倍最新RR间期),手动校正误差。
- 数据分段:104次心跳的滑动窗口,步长1次心跳,模拟实时监测。
统计检验
- 双样本t检验验证高/低焦虑状态下RLHE的差异性(p<0.001)。
- 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结合特征选择(后向消除法),最优特征组合为SDNN、高频功率、RR间期均值差和RLHE。
模型验证
- 五折交叉验证:准确率84.88%(高焦虑)、97.29%(低焦虑)。
- 真实场景测试:论文答辩中高焦虑状态检测准确率81.82%。
科学意义
- 首次证实RLHE可作为急性社交焦虑的敏感指标,拓展了多分形理论在情感计算中的应用。
- 提出“自主神经反应累积效应”假说,为焦虑与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关联研究提供新思路。
应用价值
- 实时监测系统可用于临床焦虑干预或日常压力管理,如答辩、演讲等场景的即时反馈。
其他价值
研究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3132)、美国NIH(R01CA165255)等资助,体现其跨学科合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