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抗体在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多样化作用

期刊:PharmaceuticalsDOI:10.3390/ph18020180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综述类论文),以下是针对该内容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文由Aiko Yamaguchi(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系统成像系)和H. Charles Manning(同机构及回旋加速器放射化学设施)共同完成,于2025年1月29日发表在期刊*Pharmaceuticals*上,题为《Diverse Roles of Antibodies in Antibody–Drug Conjugates》。文章聚焦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中抗体的多功能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主题与背景
ADCs是一种结合单克隆抗体、化学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载荷的靶向治疗药物,已显著改善多种癌症的治疗效果。然而,其临床开发失败率高,主要源于复杂的组分优化和靶点选择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抗体在ADCs中的核心功能,并探讨了靶抗原选择的关键考量。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抗体在ADCs中的多重作用机制
抗体不仅是载荷的递送载体,还通过以下机制增强疗效:
- 靶向介导的内吞作用:如抗HER2 ADC(如T-DXd)依赖抗体与抗原结合驱动肿瘤特异性摄取(图1a-i)。
- 固有抗体活性保留:例如曲妥珠单抗ADC保留了原始抗体的信号通路抑制功能(如PI3K-AKT通路阻断)。
- 免疫效应激活:IgG1亚型抗体可通过Fcγ受体介导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CDC(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
*证据*:临床数据表明,IgG1构建的ADCs(如T-DM1)比IgG4(如Gemtuzumab Ozogamicin)具有更强的免疫激活能力。

2. 靶抗原选择的挑战与策略
理想的靶抗原需满足:
- 肿瘤高表达与正常组织低表达:如HER2在乳腺癌中过表达(2.3×10^6拷贝/细胞),但在心肌细胞低表达,导致可控的心脏毒性。
- 避免“on-target, off-tumor”毒性:例如Nectin-4 ADC(Enfortumab Vedotin)因皮肤表达抗原引发皮疹,而Trop2 ADC(Sacituzumab Govitecan)因黏膜表达导致口腔炎。
*证据*:回顾性研究显示,Nectin-4扩增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对Enfortumab Vedotin响应率高达96%,而非扩增组仅32%(p<0.01)。

3. 抗原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
- 表达阈值效应:HER2低表达(IHC 1+)乳腺癌对T-DXd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7%,而HER2阴性结直肠癌几乎无响应。
- 肿瘤类型异质性:HER2在胃癌中的异质性表达(基底侧膜染色)导致疗效低于乳腺癌。
*证据*:DESTINY-Gastric01试验中,HER2 IHC 3+患者的ORR为58%,IHC 2+仅29%。

4. 新技术克服ADC局限性
- 双特异性抗体ADC(BsADC):如JSKN003(HER2双表位靶向)通过诱导受体聚集增强内吞,临床I/II期显示ORR达51.4%。
- 条件激活型ADC:如Probody技术通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激活,减少正常组织毒性。
*证据*:BL-B01D1(EGFR×HER3 BsADC)在尿路上皮癌中实现40.7% ORR,但3级毒性发生率52.9%,提示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5. 连接子与载荷的优化
- 可裂解连接子:如T-DXd的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导致循环中游离载荷增加,可能贡献“平台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
- 定点偶联技术:通过半胱氨酸-马来酰亚胺修饰提高稳定性,临床前模型显示肿瘤摄取增加2倍。
*证据*:89Zr标记的定点修饰Pertuzumab在乳腺癌中显示更高的肿瘤背景对比度。


意义与价值
本文的价值在于:
1. 科学层面:阐明了抗体在ADCs中超越载体功能的多元角色,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框架。
2. 临床层面:提出靶抗原选择需综合表达谱、肿瘤类型和分子亚型,推动精准治疗。
3. 技术前瞻性:双特异性ADC和条件激活技术有望解决穿透性和毒性难题,6种BsADC已进入III期试验。

亮点
- 首次系统比较不同IgG亚型对ADC效价的影响。
- 提出“抗原表达阈值”概念,解释跨癌种疗效差异。
- 汇总10种临床在研BsADC的机制与数据,指导下一代开发。


此综述为ADC领域提供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面视角,尤其对实体瘤治疗策略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